人的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27
颗粒名称: 人的地位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人与物均由天地之气产生,两者是不同程度的气的凝集与结合。气具有灵性,人的“心”和“鬼神”是气之灵性的两个极致。人因作为特别优良的气之凝聚而出现,成为其他灵性万物之上的灵性之物。《书经》称人为“万物之灵”。人具有优于万物的独特能力,能参天地以为中存立,是天地之法则的观察者和天地之心的体现。人使天地位、万物育,赞助天地之育化。人的优越地位应始终承认。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本来,所谓人与物同由天地产生出来,是说两者全都从天地之、缊,即从“气”的自己运动过程产生,人与物,不外乎各自程度的气的凝集、结合的状态。气是空气状瓦斯状的,毋庸说是物质。只是我们根据物质这个词,不知怎么的总容易持有陈腐的、无所谓的东西这样的印象。但气或者气的某种的凝聚体,本来是“灵”性的东西,就是说,具有依据悟性不能预测的精妙自在的作用或性能(特谓之“神”)。所谓人的“心”和“鬼神”,可以说就是“气”的这样的灵的性质的二个极致吧!(心是物质性的东西,不是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这样的东西)。就是说,作为气之凝聚的万物,在这个意思上,到底还是灵性的东西,也许如很容易就能想到似的,不仅仅唯独人是灵性的。只是因为人作为特别优良的气(勉强具体地讲的话,是说既非过度的浓厚,亦非过度的稀薄这样的气吧)的凝聚而出现,所以是在其他灵性的万物之上的灵性之物。《书经》里规定“惟人,万物之灵”,不外乎那个意思。
  人有优于万物的独特能力,具有“良知良能”(《孟子》),人受天地之中而生,能与作为上的天、作为下的地相并列,就是说能够“参天地”(《中庸》)以为“中”而存立者,唯有人。假如人不存在,则观察天地之法则者就没有了吧。(《程氏遗书》一)“故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人可以说就是天地的自觉点。古人也说过:“人非天地,无以为生;天地非人、无以为灵”(《后汉书·刘陶传》),使“天地位”“万物育”,赞助天地之育化,这唯有人。人的这一优越的地位,应该始终承认。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