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道教之批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09
颗粒名称: 老庄、道教之批判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
页码: 17
摘要: 本段文字讨论了称帝称王在圣人属性上的相同性,并用类比方式解释了圣人的智慧不受称号影响。同时,文章批评了老庄和道教主张的原始主义和反文明主义观点,将其比作冬天要求人们穿单衣、饥饿时要求人们不进食的荒谬要求。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古代的皇、帝、王、霸时代划分,并指出虽然不否定太古时代的无事状态,但排斥那种强求返回太古的反智态度。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称帝也好,称王也罢,其称号尽管不同,但在是圣人这点上是相同的,这恰似夏穿单衣、冬穿毛衣,渴而饮、饥而食,其在智这点上是相同的一样。可是,[老庄]主张“何不为太古之无事”,这与冬天向穿皮毛的人斥责道为何不穿简便的单衣、向饥而食的人斥责道为何不做饮这样的简便之事不是相同吗?——总而言之,这是对老庄、道教的原始主义、反文明主义的攻击。中国的古代,被划分为皇、帝、王、霸,即三皇—五帝—三王—五霸这样的时代。其中三皇的时代全然是太古无事的时代,从五帝三王的时代开始出现作为的文明,这好像是当时的常识。在这里,虽然未必否定太古的无事,但是把勉强地要返回太古的态度作为反“智”的态度加以排斥。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