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08
颗粒名称: 君、臣、民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愈保卫文明主义并针对佛教捍卫政治主义或人伦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需要君主的统治,并阐述了君、臣、民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佛教主张逃避政治和家庭生活,追求清净寂灭,被韩愈视为异端。儒教的社会观强调社会是由君、臣、民三者构成的政治性组织,逃避社会即逃避作为人的责任。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首先针对道家,保卫了文明主义的韩愈,其次针对佛教,要保卫政治主义或人伦主义。
  在人类社会里,如上所述,“君”这样的统治者是必需的,但其任务如何?
  是故君者,出(命)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原道》)
  君若不出政令,则不能说为君;臣若不把君的政令对人民执行,则不能说为臣;民若不出粟米麻丝事上则诛。可是,佛教者说:“必弃汝之君臣,去汝之父子……”,就是说逃避政治和家庭生活,禁止“相生相养之道”,如此追求其所谓清净寂灭。持如此主张的异端者,由于出现于夏殷周三代以后的那个社会里,故免于被殷的汤王、周的文王武王、周公及孔子放逐,这可以说是他们的幸运;但丢失了生在三代之时代而被这些圣人天子之纠正的机会,这也许可以说是他们的不幸。
  我们在这里看出极其特征的儒教的社会观。社会是由君、臣、民三者所构成的东西,当然是政治性的组织。企图逃避社会,这与企图逃避家庭一样,无非是企图逃避作为人。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