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影响”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96
颗粒名称: 所谓“影响”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探讨宋学(朱子学)的起源和性质时,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常常被提及,特别是佛教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佛教就没有宋学,宋学被认为是表面是儒学,实质是佛教。宋学的形而上学和思辨性质,以及它的核心概念“理”,都被认为来源于佛教。尽管宋学的创立与佛教和道教确实有关系,并且受到它们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仅仅通过提出表面的语言类似性和平行现象来证明这种影响是不够的。此外,也需要警惕由于党派性的夸张和反宋学、反性理学的立场而导致的歪曲。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论述宋学(朱子学)之起源或性质的场合,首先被提到的据说是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尤其强调佛教影响这件事。有时讥为无佛教则无宋学,宋学是“阳儒阴佛”等。例如,宋学倾向形而上学、倾向思辨的性质这一特点,被视为来源于佛教;认为宋学的中心概念的“理”之说,不是儒教里本来的意思,是从佛教里盗窃来的。荻生徂徕说,儒教本来是“博而寡要”(《史记》中评价儒教的语言),这是它的本质性格;但是,如宋学,却论述作为贯通一切之纲的“理”啦什么的,即便以这一件事,其也表示自己无外乎佛教(《辩道》)。此外,这种议论,在所谓中国哲学史和宋学的解说书等之中,多少能够看到;而江户时代的儒者太田锦城的《疑问录》《九经谈》等书内,列举了其论点。譬如,宋学、特别朱子学里喋喋不休的“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对立,不外乎是《首楞严经》的本然性、和合性的翻版;“道统”之说是禅宗的“嫡嫡相承,以心传心”之“传灯”说的改头换面;宋儒作为修养方法提倡的“静坐”,确凿就是坐禅。另外,这一句是某大师的话,那一句是何佛经的语言,被细致入微地指出。
  宋学的创立同佛教和道教确有关系,受他们的影响是不可怀疑的;但是,假如像这样只是提出表面的语言类似和平行现象来说的话,则完全陷入了无界限的罗列;而且,其中屡屡出现由于某种党派性的夸张、来自反宋学的、反性理学的立场(在中国是考证学派,在日本是古学派等)的攻击之意图而歪曲的事也是明显的。现在我想在下面陈述我认为在佛教、道教二者的所谓影响的内容中具有最确实且最本质之意义的那些内容。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