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脉络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351
颗粒名称: 一 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脉络研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学界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首先指出朱子晚年阶段是朱子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目前学界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十分不足,缺乏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的专门研究。其次,由于前人对“朱子晚年”的时间界定不一,导致现今学界对“朱子晚年”的认识比较模糊,对朱子晚年阶段的研究也十分不严谨。最后,作者呼吁加强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的专门研究,以完整认识朱子思想。
关键词: 南平市 涵养工夫 研究

内容

(一)集中在“中和新说”阶段
  学界对涵养工夫脉络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朱子“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时期,对朱子涵养工夫确立后的脉络的发展,特别是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的研究十分缺乏。牟宗三以《心体与性体》(下)第三章“中和新说下之浸润与议论”整章探讨朱子“中和新说”后的涵养工夫,他提出朱子“中和新说”涵养工夫就是定论,他说:“新说关于浸润与议论中提出关于持守、居敬、主静工夫之定论。”①其后所附《朱子语类》中的论证材料从朱子41岁开始②,但牟宗三对其所引材料没有进行时间上早晚的区别,说明其对朱子涵养工夫的脉络发展没有特别关注。钱穆对朱子涵养工夫的研究注意到朱子晚年言敬的变化,他说:“朱子于北宋理学诸儒所言心地修养工夫,其纠弹尤多于阐发处。其为儒释分疆划界,使理学一归于儒学之正统,朱子在此方面之贡献,至为硕大。即二程所言,朱子亦复时有匡正。如言敬,朱子则言不可专靠一边。而朱子晚年,则颇似有另标新说,取以代程门言敬之地位者。此层在朱子并未明白直说,要之似不可谓无此倾向。”③可见,钱穆认为朱子晚年言敬与二程有区别,但他的讨论停留于此,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唐君毅的朱子学研究花费大量笔墨探讨朱子的涵养工夫,其在《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附《原德性工夫:朱陆异同探源》上、中、下三编对朱陆涵养工夫的异同做了专题研究④,但唐先生也没有对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脉络有特别的注意。陈来先生在《朱子哲学研究》中也花费大量笔墨讨论朱子的涵养工夫①,但也没有对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脉络有专门的注意。
  亦有学者注意到朱子言涵养工夫的变化,比如曾亦在《宋明理学》中就提出朱子在“中和新说”中认为“未发时未必为中,已发时未必为和,故欲使未发之中,即在未发时加一段功夫,即涵养工夫”②。他在这里加一个注:“朱子此时尚仅强调未发时一段涵养工夫,以为如此则自能使已发之和,后来方觉得已发时之省察工夫亦不可缺。主敬与致知、涵养与省察须互相发,方能无病。”③这说明其发现朱子涵养工夫是有变化的,但却未能对“后来”做时间上的追问与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另有陈林在《朱子晚年工夫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以“已发未发”为中心》一文中提出朱子晚年对已发未发有重新认识,他说:“朱子晚年试图打通涵养主敬与格物穷理两工夫,强调涵养主敬与格物穷理相互渗透、相互发明,在晚年的朱子看来,未发时固然要做存养工夫,已发时亦要做存养工夫,已发时固然要做省察工夫,未发时亦要做省察工夫,要做到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④此观点之是非暂且不论,但此篇论文却是少有的明确以朱子晚年思想作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成果,其中体现了对朱子涵养工夫在晚年的发展的注意。
  (二)对晚年阶段的研究不足
  朱子晚年阶段是朱子人生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不加以关注和研究,亦不可能完整了解朱子思想。朱子晚年又是朱子人生阶段的最后时期,可以说,朱子晚年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判定是朱子思想最后的定论。朱子晚年对某些观点和问题的阐述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反而恰恰代表了朱子一生当中最关切的问题,也是朱子历经一生思考的问题。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哲学家后期的思想往往会呈现更加严密化的特点,注意力往往不再集中于建构新的思想体系,而更加注重对自身思想体系的修建和反思,这亦是朱子思想不断深化的体现。朱子在晚年时期形成的观点其实是朱子思想中最成熟、最可信的阶段,是朱子思想中最宝贵的部分。但目前学界对朱子晚年阶段的研究却十分不足,对朱子晚年阶段相关思想都缺乏专题研究,没有相关专著,也没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虽有研究朱子学的大家如牟宗三、唐君毅、钱穆、陈荣捷、陈来等在论著中对“朱子晚年”的相关思想做部分讨论,以朱子晚年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只搜索到约四十四篇,其中直接关系到朱子晚年阶段研究的不到十篇。以上对朱子晚年的研究皆未涉及涵养工夫这一主题,对朱子晚年涵养工夫只涉及边缘,可以说学界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的专门研究严重不足,缺乏对朱子晚年阶段的涵养工夫思想的代表性观点,这也成为完整认识朱子思想的困难所在。另一方面,由于前人对“朱子晚年”的时间界定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导致现今学界对“朱子晚年”的认识比较模糊,对朱子晚年阶段的研究也十分不严谨,这也是对朱子晚年阶段涵养工夫做专门研究的困难所在。
  总结以“朱子晚年”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多对“朱子晚年”未做时间上的明确说明,对引用的材料没有进行考证或说明,自然认定为“朱子晚年”。如在《朱陆晚年之异初探》①中所引“朱子晚年”材料是《语类》中“江西学者偏要说甚自得”②一段,由于《语类》中没有注明由谁所录,但笔者也未对其做时间上的证明。其引《朱子语录》中“江西便有这个议论”一段,由甘节录,时间为朱子64岁后①,作者也未进行说明;另引《语类》中“陆子静之学”一段,由贺孙所录,时间为朱子62岁之后②,作者亦未进行说明。可见,作者虽以“朱陆晚年”为研究主题,却并没有对朱子晚年、陆九渊晚年的时间做清晰的界定或者明确的说明。又如在《朱子晚年工夫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以“已发未发”为中心》③一文中,作者以“朱子晚年”为主题,但在文中没有任何对“朱子晚年”的时间上的说明,更未对所引材料进行考证,对笔者所说的“朱子晚年”无法知晓。所以,对于“朱子晚年”的研究需要以更为严谨的为学方法对朱子人生阶段和思想阶段做一个相对合理的划分,并对引用的相关文献做时间上的辨析和说明,这也是对朱子涵养工夫做脉络化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朱子涵养工夫为研究对象,将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分为中年、中晚年、晚年三个阶段,梳理出朱子涵养工夫思想发展的大体脉络和发展历程。全书围绕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涵养工夫内在的关系以及涵养工夫在朱子工夫论中的地位三个角度对朱子涵养工夫进行了考察;从脉络发展的视野厘清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和思想地位;从学术史论辩的视野探寻朱子涵养工夫的特点;从工夫论的确立到完善的动态考察探求朱子涵养工夫思想背后的心性论的建构和完善的过程;从而对朱子的修身涵养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研究,也对学术史上关于朱子涵养工夫的诸多判定和争议进行了检查。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