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文化》福建理学研究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92
颗粒名称: 一、《福建文化》福建理学研究概况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253-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文化》是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刊物,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福建理学等方面。其中,朱子学是福建文化研究的重点项目,共发表了17篇相关论文,研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关键词: 福建文化 福建理学 研究特色

内容

《福建文化》是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刊物,该会“分作史地、语言、风俗、物产、歌谣、民族等股,另学者分股研究,然后向共同的目标进行。并且每一股又分作若干类专门研究”①①。王治心在《发刊词》中说:“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是像一般人的思想,专注意到精神方面。我们知道文化是包含物质生活的,所以我们要研究的范围,是包括一切属于生活的各方面。”②可知《福建文化》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是人文社科综合刊物。这样的办刊方针也使该刊的中国哲学研究带有强烈的文献实证色彩,而不单单是思想阐释。《福建文化》从1931年创办,到1949年与《协大艺文》(福建协和大学艺文社出版)合并为《协大学报》,共出版了三十八期。据目录统计,发表的文章总计210余篇,作者达90余人。《福建文化》实行“综合”与“专号”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前十七期(1935年1月)均为综合性质。从第18期到第26期为止,连续出了七期专号(第20、25两期除外),分别为李卓吾专号(第18期),风土特辑(第19期),漳州史迹专号(第20期),福建谜语专号(第21期),福建谚语专号(第23期),福建理学专号(第24期),郑和专号(第26期)①。
  福建是朱子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其弟子也以福建籍为主,可以说福建文化深受朱子学影响,朱子学的研究自然成为福建文化研究会的重点研究项目。该刊第3期(1932年4月)即发表了王孝泉《从地理民族学术的变迁说到研究福建文化的途径》②的主题演讲,其中第三部分“学术的变迁”重点论述宋明理学诸家学术的传承和流变。演讲结尾指明研究福建文化两条途径是:(1)纵的方面,靠历史的研究,从书本搜集材料;(2)横的方面,分门别类,实地调查。这两点可以看作朱子学研究两大特色。据统计,《福建文化》发表有关朱子学文章达17篇,研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兹将有关福建理学研究论文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
  该刊创办初期,王治心即发表了《福建理学系统》系列文章,据笔者查阅有三篇,最后一篇《福建理学系统》,发表于1934年。虽文章后面标明“待续”,但此后刊物似无连载。1934年后,王治心调任沪江大学国文系,大概因为作者工作调动,打断了写作计划,《福建理学系统》的系列论文未能完成。
  王治心(1881—1968),浙江吴兴人,系当时著名的中国基督教学者,有《中国基督教史纲》和《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等著作。王氏1928年出任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主任,虽身为基督教学者,但对中国文化其他方面也有宏观的把握。福建协和大学1934年出版了王氏《中国文化体系》一书,该书将中国学术发展分为七大时代,宋元明被归为理学时代。七个时代中,作者对先秦子学和宋明理学格外推崇,作者认为“在这三个时代中,最有系统有目的的研究,与世界哲学家所讨论的有相等的价值,宋明理学比较的更可注意”(第六章)。《福建理学系统》的撰写也就合情合理了。
  1933年,《福建文化》第2卷第13期发表了王治心的《福建理学系统》(一)。次年,又先后发表了《福建理学系统》(二)、(三)。该论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明确提出了“福建理学”的概念,并以此作为研究主题,对北宋时期福建理学家做了系统的梳理。1935年,《福建文化》第3卷第17期发表了李兆民的《洛学道南系的渊源》。该论文具体探讨了作为福建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南系的思想渊源。1937年,《福建文化》第4卷第24期开辟“福建理学专号”,发表了李兆民的《福建理学之渊源》《游廌山先生之遗》《紫阳理学之我见》《明清福建理学诸家之概况》,以及郭毓麟的《论宋代福建理学》。这些论文以“福建理学”为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概述了福建理学的思想渊源,宋代福建理学思想,以及明清时期的福建理学。20世纪30年代前期有关朱子学的文章只有零星的几篇,1937年第4卷第24期,《福建文化》发行“福建理学专号”。专号共有五篇,除《论宋代福建理学》作者为郭毓麟外,其他俱为李兆民所写。内容也更为全面,包括了朱子学的渊源和朱子后学的研究,具有朱子学学术通史的特征。20世纪40年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朱子学作品问世,但相关文章也有涉及,史学家傅衣凌翻译了日人小柳司气太《明末的福建思想家及三教关系》,郭毓麟发表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应取的途径》系列文章。其时该会已改成中国文化研究会,研究内容也不局限于福建一省,扩展到了整个中国文化各方面。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治心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王孝泉
相关人物
李兆民
相关人物
郭毓麟
相关人物
傅衣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