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良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09
颗粒名称: 一 改良派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20-5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改良派融合西方的民权、自由、平等、博爱及进化论等思想和中国传统合适部分,批判朱子学中的一些观点,同时肯定其中的许多东西。
关键词: 朱子学 改良派 西学

内容

改良派的思想武器是近代西方的民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进化论、自然科学知识等,他们企图将西方的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中某些合适的部分结合起来。他们批判朱子学中的一些部分。严复(1853—1921年,字几道、又陵,福建侯官人)在所译《天演论》所下的按语中说:
  宋儒言天,常分理气为两物。……朱子主理居气先之说,然无气又何从见理?赫胥黎氏以理属人治,以气属天行。此亦自显诸用者言之。若自本体而言,亦不能外天而言理也。①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批判理学家的“天理人欲”、“道心人心”之论,认为人生而有欲,是天之性,“世俗小儒,以天理为善,以人欲为恶,不知无人欲,尚安得有天理!吾故悲夫世之妄生分别也。天理,善也;人欲,亦善也。”他还引王夫之的话说:“王船山曰:‘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无从发现。’最与大学之功夫次第合。”他认为,把本来与《大学》相符合的“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的命题,硬是分出“天理”为“善”,“人欲”为“恶”,这是“妄图生分别”。②
  他们在批判朱子学的同时,却又肯定其中的许多东西。梁启超(1873—1929年,号任公,广东新会人)大力宣传“新民”说,其思想渊源即是朱子学所倡导的经典《大学》中的“亲民”治国之道。梁启超的“新民”说充分地运用了朱熹的这一思想。康有为(1858—1927年,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和朱熹一样,把仁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他在《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中说:
  一切仁政,皆以不忍之心生,为万物之海,为一切根,一切源。……人道之仁爱,人道之文明,人道之进化,至大同,皆此生。③
  在他看来,仁能感应万物,人的“不忍之心”在仁人那里,也能扩充展现不忍之政。他把仁心、仁政比附为上帝的作用,使其仁说更接近程朱理学。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