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 主要朱子学(宋学)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07
颗粒名称:
二 主要朱子学(宋学)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517-5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方东树和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朱子学学者,他们批判汉学和宋学之争,主张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修身方法。
关键词:
方东树
朱子学
汉学
内容
在宋学与汉学的对立统一中,便出现许多知名的朱子学学者。方东树(1772—1851年),字植之,晚号仪卫,安徽桐城人。用功于心性之学,又学古文于姚鼐,为桐城派作家。他认为,朱熹与孔孟无二。别人所著书凡与朱熹抵触者,他便进行辩解。他著《汉学商兑》,为宋学辩护,力诋汉学之非。他在该书《自序》中说:
近世汉学,辟宋儒、攻朱子,以言心言性言理为厉禁。观其所著书,不出于训诂小学、名物制度,弃本贵末,违戾诋诬,于圣人躬行求仁修齐治平之教,一切抹煞,名为治经,实足乱经;名为卫道,实则畔道。①方东树批判汉学家处,多切中要害。清代苏惇元在《方东树传》中谓,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书出汉学渐熄”。②果然,汉学之古文经学派在此以后不久就一落千丈,被今文经学派公羊学所代替。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湘军首领。他曾与倭仁、唐鉴为友,致力于朱子学。他是近代著名的“理学名儒”。曾国藩不满思想学术界汉学、宋学之争。他说:“自乾嘉以来,学者分别汉宋,党同妬真,判若水火,鲜不扬其颓波,失其初旨。”③在宋学内部程朱、陆王之争中,曾国藩是宗程朱、薄陆王的,也注意兼收并蓄。他特别强调《大学》所列八条目中的“格物”、“诚意”。其说:
《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④他认为,人人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人性本善;而要恢复那善的本性,就要做“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工夫,“脚踏实地”,不说空话,“知一句便行一句”,“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反对“但凭心所悬揣者为高”。⑤他反对王阳明“即知即行”的“知行合一”说,认为那将最终“别无所谓实行”。他强调“力行”。其又说:
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⑥
显然,曾国藩坚持朱子学的原则是十分坚定的。他通过把学术与政治权势结合起来,使朱子学得以维持。这时的汉学也在衰颓,因为它以考据为事,厚古薄今,无补于国计民生和民族危机的解决。由于曾国藩的大力倡导,朱子学于是在汉学走下坡路之时,便又兴盛了一阵子。
唐鉴(生卒年不详),字确信,湖南善化人。官至江宁布政使。在学术上笃信谨守朱子学,无稍违背。他说:
千古一程子、朱子而已矣,此数圣人数贤人者,天以之成其天,地以之成其地。天地不变,此数圣人数贤人不变也;此数圣人数贤人不变,天地终古不变也。①
可见,他把朱子学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极力捍卫朱子学。他的著名的著作《清学案小识》就是编写清代理学道统的著作。《清学案小识》把清代前期著名朱子学者陆陇其、张履祥、陆世仪、张伯行等进行详细地论述,把他们传道、守道、翼道的事迹呈现出来。当时的理学名臣当权官僚倭仁、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窦垿等都曾在其门下受教问学。
倭仁(1804—1871年),字良峰,乌旗格里氏,蒙古正旗人。他是唐鉴的弟子。曾任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是同治年间的理学大师。与曾国藩、何桂珍等讲求朱子学,以卫道自居。他根据朱熹的思想请求皇帝延访真儒,“讲论道义,以辅圣德”,“非圣之书,屏而勿读”,此为“人君修养身心之要,用人行政之原”。他反对当时选送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数学,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国家之根本在人心不在技艺。倭仁是当时守旧派的首领之一。②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官至军机大臣。他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立学宗旨,要据朱熹《四书集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他在辜鸿铭的协助下,坚信“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坚信中国文武制度优于西方。他提出“读书宗汉学,制行宗朱子”、“尤尊孔孟程朱,屏黜异端”。③著有《劝学篇》等。
辜鸿铭(1856—1928年),名汤生,以字行,自号汉滨读易者,福建厦门人。14岁时赴欧洲留学,精通九国西语,得13个博士衔。30岁返国,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后任清政府外务部左丞。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曾参与清政府与各国议和谈判。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南洋公学教务长等。曾译《论语》、《中庸》等为西语,并以西语撰《尊王篇》、《春秋大义》,汉译英《痴汉骑马歌》,等等。汉文著作有《读易草堂文集》、《张文襄公幕府纪闻》等。今有《辜鸿铭文集》等行世。①
辜鸿铭回国后致力于程朱理学的研究。《清史稿》本传曰:
(汤生)穷四书、五经之奥,兼涉群籍,爽然曰:道在是矣!乃译四子书(按即四书),述《春秋》大义及《礼》制诸书。西人见之,始叹中国学理之精,争起传译。汤生论学,以正谊明道为归。尝谓欧美主强权,务其外者也;中国主礼教,修其内者也。又谓近人欲以欧美政学变中国是乱中国也。异日世界之争必烈,微中国礼教,不能弭此祸也。②
辜鸿铭满口孔孟程朱、《春秋》大义,在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上是个典型的守旧派。对于辜鸿铭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有所评述。他在《读易草堂文集序》中说:我国有醇儒曰辜鸿铭,早岁游学欧洲,返国则反而求之我“六经”子史。庚子都门乱作,国事危急,君乃以欧文撰《尊王篇》。“甲午战后,海内士夫愤于积弱,谋变法以致强,相见辄抵掌论天下事,汲汲如饮狂药,而君则静谧,言必则古昔称先王。……君以欧文倡导纲常名教。……君为卫道之干城,警堞之木铎。”③
辜鸿铭出生于外国,青年时代受教育和遍游于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精通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是中年返国以后却“沉酣寝馈”程朱理学,“言必则古昔称先王”,反对资产阶级的变法改良,更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捍卫朱子学。④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方东树
相关人物
曾国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