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 道本文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024
颗粒名称:
一 道本文枝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196-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文艺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道合一,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的思想意志的,应该寓之于伦理纲常。
关键词:
朱熹
文艺观
实用性
内容
中国古代的文艺观发源于《尚书·舜典》之“诗言志,歌咏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⑥这是说,诗是表现人的意志思想的,寓之于伦理纲常。后来,北宋周敦颐提出: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蔫而已。①这是把文与道对立起来。程颐沿着这个方向,认为作文害道,文能“玩物丧志”②。由此,儒家一般认为,工文艺非儒,把文艺看成是雕虫小技,为儒者所不耻。
朱熹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在周敦颐“文以载道”的基础上,提出“道本文枝”的观点。他说:
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今东坡之言曰:“吾所谓文,必与道俱。”则是文自文而道自道;待作文时,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此是大它毛病处。
今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第二义。……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莫道更不好。③
在朱熹看来,文道是合一的,文道不能分割,文是从道中流出来的。道是根本,文是枝叶,道比文更为重要,道是决定的因素。他的这一主张给予文学以一定的地位,从而完善并修正了此前理学家的文道观。
朱熹认为,写文章在于“主乎学问以明理,则自然发为好文章。诗亦然。”他说:
贯穿百氏及经史,乃所以辨验是非,明此义理,岂特欲使文词不陋而已?义理既明,又能力行不倦,则其存诸中者,必也光明四达,何施不为!发而为言,以宣其心志,当自发越不凡,可爱可传矣!④
十分显然,朱熹的文道观带有至为浓厚的理学气息,强调了只要明理文章自然就好。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敦颐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