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 政治和学术中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955
颗粒名称:
四 政治和学术中心
分类号:
B244.097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等南宋思想家在闽北地区探讨总结中国思想文化,根据现实需要,发展出闽学这种新儒学形态。
关键词:
南宋
朱熹
思想文化
内容
朱熹生活的南宋王朝,其统治地区被压缩到仅江南一隅,北方大批汉族爱国知识分子南迁至后方基地闽、浙一带。当时,朱熹的家乡崇安、建阳等闽北地区,离政治中心首都临安(今杭州)较近,汇聚了大批知识分子,成为议论朝政、学术研究的中心。在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就思想家来说,有略早于朱熹的游酢、杨时、胡安国、胡宏、胡宪、胡寅、刘勉之、刘子翚、罗从彦、李侗、朱松等;和朱熹同时的有张栻、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他们大都属于庶族地主阶层,不像大官僚地主阶层那样安于既得利益,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置之不顾,而是模仿孔孟的行为,企图说服皇帝和各级官吏,学习圣贤遗教,奉行先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例如,南宋熊克记载的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五、十二月的两桩事:
左仆射秦桧与故给事中胡安国及其子徽猷阁直学士胡寅皆厚善。寅是年省其生母于建州,复还湖南。桧以白银助其行。寅书谢之,略曰:“愿公修政用贤,勿替初志。尊内攘外,以开后功。”桧谓其讥己,始大怒之。……福州旧行产盐法,民岁输钱而受盐于官。其后法坏,输钱如故,而民不得盐,其间多私鬻以自给,而官亦不问。至是,帅臣龙图阁学士张宗元始再权盐,犯者滋众,人不以为是。帅司属官胡宪上书于宗元,告以为政大体。宗元不悦。久之,宪请岳祠而去。同时在幕中,有轻薄者用其姓名,为诗嘲之曰:“献陈利害如何益?”盖宪、献同音,谓胡宪也。①
他们十分关心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他们聚会议论时事,撰写奏疏,向朝廷和地方官府提出积极的建议。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十一月,朱熹应诏赴京,在他给皇帝上疏中的一些问题就是预先在家乡和李侗等讨论过,其上疏是根据李侗所说的当时国家衰败的根源在于“三纲不振,义利不分”的意见撰写的。②
但是,由于当时朝廷极端腐败,他们的改良政见得不到采纳,其本人也多数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们大都从事于思想理论研究和文化教育,为统治者改铸新的精神武器和培养新的人才。清人王懋竑说:
先生守南康、使浙东,始得行其所学,已试之效卓然,而卒不果用。……及是知道之难行,退而奉祠,杜门不出,海内学者尊信益众。然忧世之意未尝亡也。①
朱熹在崇安之南30里的武夷山筑武夷精舍(后称紫阳书院),和友徒深究学术和讲学。朱熹等人教研的宗旨是:“惟诸君子相与坚守而力持之,使义理有以博其心,规矩有以约其外。”②于是,海内学者尊信益众,在武夷山形成为南宋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在当时和其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史称自朱熹开紫阳书院,诸大儒云从星拱,流风相继,迄元明以至于今,而闽学集濂、洛、关之大成,则皆讲学于此山者。清人何瀚说:
迄朱文公开紫阳书院,四方响道者云集,诸贤儒相继星拱,如蔡氏之咏归堂、南山书屋,游氏之水云寮,熊氏之洪源书院,真氏与詹氏筑室幔亭峰,其为最著者。且与文公前后主管(武夷)冲祐观者,共二十有四人,皆时名儒。是终宋之世,诸名贤之行藏出处,皆名山所托重者也。后乎宋者,元则有杜清碧,于平川结筑思学斋、怀有轩,授徒讲学,名闻朝野。时有陈霍童居武夷,修明朱子学,从游者数百人,称为石堂先生。詹月厓、唐白云具为武夷山长。虞伯仁作《太和宫记》,称隐空、建宫,以文公旧游为得也。明郭清螺《记武夷山房》谓,自文公五百年来,继以王文成、李见罗,为名山大川托重。高贤皆笃论也。明清望重艺林者,如湛甘泉、邹东廓、
唐荆川、罗念庵、黄石斋诸儒,皆后先讲学于武夷。③由上可见,朱子学形成和发展于崇安、建阳等闽北武夷山地区,是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的。
以朱熹为代表的南宋统治阶层的思想家,经过一个时期的全面研究和总结中国思想文化的衍化和发展,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摸索、寻找出闽学这种新儒学的新形态。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