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学的工夫实践与理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874
颗粒名称: 宋代道学的工夫实践与理论
其他题名: 从二程到前期朱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10-211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二程到朱子道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即依据亲身实践经验和先秦儒学思想资源,提炼出系统化的人类生存结构和工夫实践理论。文章将二程、二程弟子、五峰及其弟子以及朱子视为道学发展生命中的内部环节,描述了道学生命的成长轨迹和回答“怎么为学”的问题。文章还讨论了不同的工夫进路和境界类型,以及其他程门弟子在其中的摆动。
关键词: 宋代道学 博士论文

内容

从二程到朱子道学发展的一个突出贡献是他们依据自己的亲身实践经验并吸收先秦儒学思想资源,提炼出系统化的人类生存结构和工夫实践理论。不过,对于道学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圣贤和前辈说了什么(概念、命题),而是怎么展开为学的,前者只有以后者的解答为基础,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怎么为学”的回答,意味着对道学生命体成长轨迹的还原和描述。可以说,描述宋代道学生命的成长轨迹和追问道学家“怎么为学”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向。这是本文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与之前学术研究中将二程对立起来、将程门之传分立为“道南学派”和“湖湘学派”不同,我们将二程、二程弟子视为道学发展生命中的内部环节,将二程到朱子的道学发展当成一个思想生命整体来叙述和理解。当然,这一宏大的思想生命内部有诸多曲折发展,既不是浑沦整体地顺流直下,也不是内部分流为互不相干的叉道,而是呈现出曲折、分流又汇合的进程。其中,二程兄弟是道学工夫进路探索的两个开端,程门第一代四位重要弟子(吕与叔、谢上蔡、杨龟山、尹和靖)、五峰及其弟子、李延平是中继者,朱子为完成者。在道学家那里,存在着两条工夫进路和相对应的境界类型:以明道、延平为代表的工夫进路,首先着眼于辨识心性本体涌现出来的义理内容,然后加以涵养,使之回归现实实践生命,从而指向“融释洒落”或“万物一体”的境界;以伊川、朱子为代表的工夫进路,首先在思想中确立实践法则(“理”),然后使得心念与之相符,从而指向“豁然贯通”的境界。第一条工夫进路,用延平的话来说,是先“体验未发”再“理会分殊”。工夫的出发点是心性本体中涌现出来的“义理”,落脚点是将发现和确证的“义理”回落到心性本体中,消泯实践者的主体色彩。第二条工夫进路,用朱子的话来说,是先“居敬涵养”再“格物穷理”。工夫的出发点是知觉“具”已知之理,虽然“理”隐退到“知觉”的背后而达到“知觉”与“理”合一的心灵状态,但由于“理”始终无法融释为心性本体,所以它仍然是“知觉”的对象物,两者之间的“对立”局面不会消解,实践主体的生命很难达到明道、延平那样的“自然”状态。其他程门弟子基本上在这两条线、四个点所形成的框架内摆动。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朱子学年鉴.2021》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9部分: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收录《融突和合论——中国哲学元理》《明清朱子学将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新增长点》《2021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简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洪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