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尧舜至于汤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044
颗粒名称: 由尧舜至于汤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1
页码: 1109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寻求知识和理解的方式。文章引用了《孟子》中的一段话,通过对禹、皋陶和汤的比较,说明见而知和闻而知的区别。作者认为,如果在当代已经没有人能够亲眼见到圣人而获得真知,那么在五百年后,也不会有通过听闻而能获得真知的人了。接着,蒋端夫提出了关于知识的问题,问知识是通过心灵的直觉还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得到的。作者回答说,知识的寻求无论是通过心灵还是事物,都归结于心灵。文章以简洁的对话形式,讨论了知识的获取方式和本质。
关键词: 朱熹

内容

问“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曰:“惟三山林少颖向某说得最好。‘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汤则闻而知之。’盖曰若非前面见而知得,后之人如何闻而知之也。孟子去孔子之世如此其未远,近圣人之居如此其近,然而已无有见而知之者,则五百岁之后,又岂复有闻而知之者乎!”去伪。
  蒋端夫问:“闻知、见知,所知者何事?”曰:“只是这道理,物物各具一理。”又问:“此道理如何求?谓见之于心,或求之于事物?”曰:“不知所求者何物。若不以心,于何求之?求之于事物,亦是以心。”震。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朱子语类第四册》

出版者: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

本书为包括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二至卷第六十六,内容为孟子二、公孙丑上之上、孟子三、公孙丑上之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