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203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内容

《诸儒鸣道集》是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关注的我国第一部儒学丛书,也是一部给后人留有很多疑问的丛书。到截稿时为止,关于该书的编者、初刻年代、编刻目的诸问题,也没有最终得到解决。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界对该书的热切关注。究其实,是学界已经注意到,该书所反映出的某些信息,很大程度上关涉了宋代儒学发展上的关键问题:宋代儒学如何由多元化格局转向一元化,如何由多种道统谱系转向一种谱系,只此一点,就不容不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不过,虽然目前以博士论文和论文的形式研究该书的成果很多,但是除了近年出版的台湾邱佳慧博士的相关论著之外,再无研究它的学术专著面世,也没有出现围绕该书而展开的基础性、全面的研究性论著问世。
  本书的最初设想,是试图解决关于《诸儒鸣道集》中的那些最基本的疑问,进而梳理出由该书所反映出的,前朱子时代道学发展整体脉络与趋势。现在看来,本书远未达到当初的这一设想。这既与本人学历有限,无法深入展开对《忘筌集》、《圣传论》做更深入的研究有关,也与该书选材庞杂,难以进行整体的归纳整理有关,还与目前记录该书基本信息有限有关。虽然如此,本书将《诸儒鸣道集》的初刻年代定位于乾道八年前后,这就为今后对该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同时,本书的写作综合运用了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的多种手段,这体现出笔者希望借助传统学术手段来解决儒学发展问题的一个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笔者博士后出站报告的主体部分,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已经先期发表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韩国的《儒教文化研究》等刊物、辑刊上。在此,对于上述刊物对文章的发表予以感谢。
  最后,谨向引导我走上学术之路的大学老师孙开秦教授、硕士导师商聚德教授,向始终关心我成长的博士导师李景林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陈来教授致以深深的感谢!另外本著作的出版,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985”“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创新基地三期资助项目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诸儒鸣道集》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内容包括:《诸儒鸣道集》原刻年代考、关于《诸儒鸣道集》编者身份的初步推测、《诸儒鸣道集》视野下的宋代儒学多元性研究、周敦颐与张载的道学话语构建、二程对道学话语的构建、谢良佐与杨时对道学话语的构建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智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