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世的《元城先生语》三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146
颗粒名称: 刘安世的《元城先生语》三卷
分类号: B244.6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刘安世著《元城先生语录》在流传中存在不同版本,其中“鸣道本”未收录张九成作于绍兴六年的序,比《元城语录解》更完整、精确。
关键词: 刘安世 元城先生语录 完整性

内容

关于刘安世以及“鸣道本”《元城先生语》三卷的情况,台湾的邱佳慧博士在其硕士论文《道学运动中的刘安世》②中都有详尽的说明。据《元城先生语录序》①介绍,《元城先生语录》编订于绍兴五年②(1135年)正月。邱文提到:“《元城语录》目前所见者有三,分别为上海图书馆所藏《诸儒鸣道集》中《元城语录》;《丛书集成新编》收马永卿辑、王崇庆注解、崔铣编行录与钱培名补脱文的《元城语录解》;以及《四库全书》的版本”。③经查,《元城语录解》同时也被收入《丛书集成初编》中,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④该书的整理者注明,其所参考的版本有惜阴轩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和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元城先生语录》所据的底本是惜阴轩丛书本,此外又根据小万卷楼丛书本补充了脱文。
  “鸣道本”《元城先生语》与《元城语录解》比较,最明显的不同是未收录见于后者的张九成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的序(应该是节本)。邱文即据此判断:“可见《元城语录》一书语此时(田按,此处“此时”所指不详)分了至少两条路线流传,其一为王崇庆注解本,较广为人知的版本;其二是《诸儒鸣道集》所收的版本,亦应是马永卿所著作的原本”。⑤邱这个判断还缺乏足够证据的支持,因为注解本究竟出现于何时,这目前还是个疑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诸儒鸣道集》刊刻之际,社会上应该有带有张九成序的另一个版本的《元城语录》在流行。这也从侧面说明,《诸儒鸣道集》的编者与张九成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否则他们在编刻《诸儒鸣道集》时,完全应该选择收录此序言之版本的《元城先生语》。
  再者,“鸣道本”《元城先生语》与《元城语录解》相比,更为完整、精确。二者“时有一二字不同”,但《元城语录解》脱《元城先生语》中的第二十一条(“先生一日仆闲言语”条⑥)约数百字,便是明证。

附注

②邱佳慧:《道学运动中的刘安世》,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 ①《诸儒鸣道集》,第1053页。 ②邱文误为“绍圣五年”,见《道学运动中的刘安世》,第32页。 ③《道学运动中的刘安世》,第33页。 ④钱培名补脱文;崔铣编行录、王崇庆解、马永卿辑:《元城语录解附行录解脱文》,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⑤《道学运动中的刘安世》,第37页。 ⑥《诸儒鸣道集》卷四十九,第1080—1081页。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诸儒鸣道集》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内容包括:《诸儒鸣道集》原刻年代考、关于《诸儒鸣道集》编者身份的初步推测、《诸儒鸣道集》视野下的宋代儒学多元性研究、周敦颐与张载的道学话语构建、二程对道学话语的构建、谢良佐与杨时对道学话语的构建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安世
相关人物
邱佳慧
相关人物
邱文
相关人物
马永卿
相关人物
王崇庆
相关人物
崔铣
相关人物
张九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