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熹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3873 |
颗粒名称: | (二)学田的租佃舞弊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4 |
页码: | 292-295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在南宋嘉定年间,漳州学粮遭受失陷,陈淳认为这不仅是由于官吏在管理学粮上的缺失,还涉及到学田田亩失陷和民间租佃舞弊的问题。他在《上傅寺丞论学粮》中描述了学田图籍承继的过程,并指出到他任职时,这些田亩图籍已经混乱无以为凭。从北宋大观年间到南宋嘉定年间,学田不断失额,尽管有官员添助学粮,但总体趋势是学田日渐减少,无法恢复大观年间的规模。此外,陈淳还提到了田租减落和田租瞒减等民间租佃舞弊的问题。他列举了具体案例来说明田租的减落和瞒减情况,认为需要整顿田租,依靠学田图籍来恢复正常租佃制度。 |
关键词: | 陈淳 学田 租佃舞弊 |
本书主要考察朱熹及其后学们究竟为当时的社会做了些什么,以及这些事情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朱熹和他的学生们,有从政的经历,也有当平民的经历,他们在所谓的“行”的实践上,表现更多。鉴于此,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朱子学,突破了从哲学视角研究朱子学的传统。与从哲学视角注重“想什么”不同,历史学更注重“做什么”。作者以自己所擅长的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领域,对朱熹及其后学在这两个领域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