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90
颗粒名称: 结束语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这段文字强调了研究历史思想家时的两个重要点: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从中总结出普遍的思维经验和教训。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将古人的思想简单地任意操纵,而应当准确还原其当时的价值观念。同时,历史思想中的一些命题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问题和原则。对于朱熹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命题,除了进行具体分析外,还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普遍意义,并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永恒矛盾。对于历史上有重大作用的思想家,虽然其时代可能已过去,但仍应保留和转化其合理的思想因素,为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作者在结尾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对其他思想家是否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
关键词: 朱熹 思想家 态度

内容

任何思想家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其思想都是特定的时代产物,有其特定价值。时代不同了,其价值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异。
  朱熹生活在十二世纪的宋代,距离今天已经八百多年。我们今天研究朱熹,首先要回到朱熹生活的时代,准确地揭示其历史面貌,研究其思想在当时的价值。这是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今天,关心朱熹思想的现代价值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当时的价值与后代的价值,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应加以混淆。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需要和风向的变幻而任意在古人的身上泼洒油彩。
  一个哲学命题的提出常常有它的具体意义,又有它的一般意义。历史科学当然要善于揭示哲学命题的具体意义,说明思想家当时提出这一命题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但是,历史科学还必须承认,哲学命题常常可以超越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问题和普遍原则,从中可以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经验和教训。
  就朱熹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这一命题言,我们当然要对“理”和“欲”做历史的具体分析,说明在朱熹的思想中,何者为“天理”、何者为“人欲”,进而说明这一命题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还原历史,再现历史。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理”和“欲”的矛盾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永恒矛盾,因此,朱熹提出的这一命题还有它的一般意义,其有关观点将有助于人们深入地思考这一矛盾并正确地处理它们。
  一个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思想家是不应该轻率地将其赶出历史舞台的。尽管道学统治已经终结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仍然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一方面应该抛弃它的消极因素,同时也应该细心清理并保护它的合理因素,加以创造性的转化,使之为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以至全世界的新文化服务。
  对朱熹如此,对其他思想家是否也应该如此呢?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改铸儒学的新需要、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社会政治思想、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克人欲、存天理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