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朱松逝世前曾将朱熹托付给杨时的门下之士“武夷三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03
颗粒名称: (四)朱松逝世前曾将朱熹托付给杨时的门下之士“武夷三先生”
分类号: B244. 75
页数: 4
页码: 037-0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勉之、刘子翚、胡宪是朱熹的三位老师,他们都是龟山先生门下的学者,推崇程颢、程颐的洛学。刘勉之是朱熹的启蒙老师,教授了二程学说,并对朱熹的《论语集注》有影响。刘子翚的理学融合了佛、老之学,对朱熹的道统心传思想产生了影响。胡宪则是朱熹在《礼》学方面的老师,他的《论语会义》为朱熹的《论语集注》提供了参考。这三位老师对朱熹的影响各有不同,但都对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朱熹 杨时 武夷三先生

内容

绍兴十三年(1143)三月,朱松逝世前,曾命朱熹前往五夫里从学于“武夷三先生”,即刘勉之、刘子翚和胡宪。
  刘勉之,(1092—1149),字致中,崇安人。父元振游太学,吕大临、游酢皆与为友。勉之初诣太学,时方禁挟元祐书,勉之求得,每深夜潜抄而默诵之。复从谯定学《易》,已而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即邑近郊结草堂,与胡宪、刘子翚日以讲学为事。绍兴间,吕本中(杨时学生)疏荐,召诣阙,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诚后给札而已。勉之即谢病归。杜门十余年,学者踵至,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之门,及前言往行之仪。学者号“白水先生”。友人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纪其家,而诲熹如子侄,并妻以女。“熹之得道自勉之始”。(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人。刘耠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耠死靖康之难,子翚痛愤,几无以为生,墓三年。服除,通判兴化军。子翚始执丧赢疾,至是以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不出者凡十七年。间走其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呜咽,或累日而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及兄子羽,尽孝友。与籍溪胡宪、白水刘勉之交相得,每见,讲学外无杂言。初,熹父松且死,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宪)、白水刘致中(勉之)、屏山刘彦冲(子翚),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惟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子翚告之以:‘《易》之“不远复”者,吾之三字符也,佩服周旋,罔敢失坠。’”(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刘子翚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刘子翚在去世前的四年中,专心教诲朱熹,又为之构筑简易的屏山书院。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卒溢“文靖”,有《屏山集》二十卷传世。朱熹在《屏山集跋》中称:“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
  胡宪(1084—1162),字原仲,胡安国之侄,崇安人。初从安国游。绍兴中入太学,会洛学有禁,独阴与刘勉之诵习其说。问《易》于谯定,久未有得。定曰:“心乃物渍,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宪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己而归隐故山。力田卖药,供奉其亲。折彦直、范冲等上其所义,被召,以母老辞。及彦直入西府,又言于上,趣召愈急,力辞。乃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教授,学者大化。以母老丐祠,久之。晚岁起为秘书省正字。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势必败盟,识者皆谓非张浚、刘锜莫能当,愿亟起用之,臣死不恨”。疏入,即求去。方宪之赴召也,适秦桧讳言之。后与王十朋、冯方、查籥、李浩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歌之,人益信宪不苟出,而惜其在位未久,不究厥施玄。平生从游者甚众,而朱熹为最久,学者称“籍溪先生”,卒谥“靖肃”。所著有《论语会义》诸书行于世。(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
  胡宪的伯父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靳裁之为师,既仕,又质访于杨时、游酢、谢良佐诸贤。登进士第三,徽宗朝累迁屯田郎,除中书舍人。除尊侍读,专讲《春秋》。再除外祠,进宝文阁直学士,卒谥“文定”。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据《宋史·胡安国传》载:“安国之使湖北也,(杨)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另据《宋史·杨时传》载:“(杨)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安国往来讲论尤多。”仅在《龟山集》中,杨时《答胡康侯》问学、问政的书信就有十七封。
  从上不难看出,刘勉之、刘子翚、胡宪皆为龟山先生门下之士,推崇二程洛学。但“三先生”学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对朱熹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刘勉之是朱熹的启蒙恩师,是他最早将二程论《西铭》的著作传授给朱熹。在朱熹穷毕生精力撰写的理学经典之作《四书集注》之《论语集注》中采用了刘勉之的三条材料,可见刘勉之对朱熹的影响。刘子翚的理学具有以儒学融合佛、老之学的特点,而其论述道统心传的思想更具特色。胡宪则是朱熹《礼》学的启蒙老师,朱熹跟他学习的时间最久。胡宪引导朱熹沟通湖湘学,其《论语会义》成为朱熹撰写《论语集注》的一个蓝本。

知识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 出版社

本书包括杨时生平简介、杨时的主要贡献、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杨时与朱松、杨时与朱熹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