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松与杨时的孙子杨云友善,并为其父杨迪撰写墓志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02
颗粒名称: (三)朱松与杨时的孙子杨云友善,并为其父杨迪撰写墓志铭
分类号: B244. 75
页数: 2
页码: 036-0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迪是龟山先生冢子,他在学业上有很高的才能和志向。他孝友和易,没有喜愠之色,受到中外众多学士的赞誉。他年幼时就能力学,指物即赋,成为古今通才。他广泛涉猎各种经典著作,尤其在《易经》和《春秋》方面精通。他考中进士,官至奉议大夫。他于崇宁三年因病去世,留下了数百篇遗文。
关键词: 朱松 杨时 墓志铭

内容

朱松曾在《杨遵道墓志铭》中写道:“(杨)云与予相好,学业志操能世其家者。”
  明万历《将乐县志·选举志》载:“杨云(1098—1164),迪之子,字师道,由进士官至福建安抚司参议。”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5),杨时官荆南府教授。长子杨迪“归展先茔,八月甲子,次于邵武之传舍以疾卒”。是时,杨云才六岁,后若干年,“以舅氏抚州司马曹氏儋年之状来请铭”,朱松为此撰写了《杨遵道墓志铭》。
  明万历《将乐县志·人物志》载:“杨迪(1107—1162),字遵道,将乐人,龟山先生冢子也。髫时已能力学,指物即赋。既冠,盖贯穿古今。平居无喜愠色,孝友和易,中外无间言。少抱遗经游伊川之门,多士咸敛手推先。伊川尝答龟山书曰:‘令子名迪者好学质美,当成远器。其于《易》《春秋》尤精。’登进士,官至奉议大夫。崇宁三年以疾卒。遗文数百篇,后朱晦翁(熹)得而读之,叹曰:‘是所谓发微诣极、冰解的破者耶。’”
  结合朱松写的墓志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一是杨迪为龟山先生长子。崇宁三年八月从荆州回将乐“归展先茔”而病逝于邵武。联想到杨时的孙子杨航也是从无锡“春回将乐旧居省拜祖墓,值春阴,途中风雨迭至,遂得疾。比归,病转剧,然神明不乱,临殁正襟冠而逝”(张栻《南怀先生墓志铭》),可以想见杨时孝亲敬祖、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二是杨迪“负超诣绝人之资”“少抱遗经游伊川之门”,力学通经,德才兼备。三是朱松与杨迪虽未谋面,然“自来闽中,多从龟山门下士游”,而知其为人为学,又与其子杨云友善,因而作文表达悼念之情。

知识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 出版社

本书包括杨时生平简介、杨时的主要贡献、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杨时与朱松、杨时与朱熹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