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松曾代郑德与作《祭龟山先生》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701
颗粒名称: (二)朱松曾代郑德与作《祭龟山先生》文
分类号: B244. 75
页数: 4
页码: 033-0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松是杨时的学生,他代友人郑德与写了一篇祭文,祭奠杨时。祭文中赞扬了杨时的学术成就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包括他笃信圣人遗训、倡导经世致用、关心国家危安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朱松也在文中介绍了自己与郑德与的关系,称他们都是杨时的再传弟子,关系密切。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郑德与的伯父曾师从杨时,以及朱松在尤溪县任职时与郑义斋的交情。最后,祭文中表达了对杨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关键词: 朱松 杨时 祭文

内容

在朱松的《韦斋集》卷十二中载有一篇朱松代友人郑德与所做的祭龟山先生的祭文:
  道丧千载,圣远言堙。矧曰国家,莫善其身。
  三川之郊,笃生至人。公甫筮仕,抠衣其门。
  圣有遗训,俗学所霾。手摩层云,日星昭回。
  六十余年,学者有师。斯文所寄,天亦耆之。
  靖康初元,天子侧席。擢从史氏,来长谏列。
  国势危安,廷议中式。有怀必献,曰此予责。
  帝在淮海,始初清明。日御诗书,渴见老成。
  白发苍颜,归侍迩英。如周武王,丹书是承。
  得谢言旋,田里燕息。有言有行,四海是式。
  谓当期颐,难老永锡。执馈乞言,福我王国。
  云何一卧,遽告易箦。邦人涕洟,朝野太息。
  嗟哉寘颃,多难是婴。避影趋风,久愧未能。
  越自世父,执经师听。德义之契,施及晚生。
  惟先君子,谋谟密勿。天啬之年,勋著王室。
  公畀铭章,黼黻金石。幽竁是藏,以诏无报。
  盛德之赐,曷酬万一。祖祭有期,未从执绋。
  帝怀元者,天不慗遗。奠觞一哀,岂独吾私。
  从这篇祭文可以看出,郑德与的伯父曾师事杨时,“越自世父,执经师听”。“德义之契,施及晚生”,则说明郑德与曾师事这位伯父,可以算是杨时的再传弟子,甚至关系还比较密切,因此在杨时逝世时,才会叫朱松代写这篇祭文。而朱松也是杨时的再传弟子,为师兄代写祭文,同悼师爷,亦在情理之中。至于郑德与,未见记载。据明嘉靖《尤溪县志·建置志》南溪书院条目载:元林兴祖记:“韦斋先生尉尤溪,官满,假馆溪南义斋郑氏,宋建炎庚戌九月十五日,实生文公于溪南馆。嘉熙丁酉五月,知县李修于文公始生地创祠堂,合奉韦斋先生、晦庵先生,以黄勉斋、郑义斋配。”在清顺治《延平府志·人物志·先正》中记载:“郑乾道,号义斋,尤溪人。与朱松友善,时其讲学,假馆以处松,为南溪书院。”另在《人物志·名宦》朱松条目中载有:“(朱松)服除,改尉尤溪。与邑中先达金紫光禄大夫郑义斋,进士庄德灿时共讲学。任满,假郑馆以居。”由此可见,朱松假尤溪人郑义斋溪南馆以居,郑义斋应与郑德与有关。
  另在朱松的《韦斋集》卷四中有一首《次韵郑德与归舟中感怀》:
  两牛鸣地隔寒流,病起相望客鬓秋。
  闻道唤船归别浦,坐怀联策倚沧州。
  骚人空复惊摇落,胡贾何须叹滞留。
  会拥蒙冲入河渭,看君黄色上眉头。
  从诗中可以看出朱松与郑德与相交甚厚。
  此外,《韦斋集》卷十二中还有一篇《祭郑龙岩文》:
  我尉尤溪,少未闻道。不安厥官,跌宕物表。
  虽贤宰君,不我瑕疵。美疾潜去,砭之药之。
  比稍有闻,追悔何及。见容则多,贤哉师德。
  九仙之别,俯仰六年。公官龙岩,手书见存。
  知我倦游,日困羁旅。督以赴铨,旧家来寓。
  来官公乡,日坊代期。阻阔十舍,跂予望之。
  重九之书,粲然累纸。既再涉旬,与讣俱至。
  呜呼哀哉!
  公与人交,通介之间。外同光尘,泾渭了然。
  达于民政,心为衡石。清畏人知,不求赫赫。
  胜日婆娑,万事一尊。考详书诗,有流有源。
  展矣古人,宜寿宜贵。岂期微疴,一卧遂蜕。
  位高疾颠,基薄崇墉。播恶遗臭,形渥而凶。
  公赍令名,全归墉下。位虽不充,不充无憾。
  奕奕诸孤,甫以丧归。身有吏责,往吊不时。
  德义之隆,追怀永慨。孰知予悲,寄此一酬。
  从这篇祭文中可以看出:“郑龙岩”曾为尤溪县宰,与朱松既是同僚,更是师友,当时朱松“少未闻道,不安厥官”,而作为县里一把手的“郑龙岩”“不我瑕疵,美疵潜去,砭之药之”。后来,郑公官龙岩,知朱松“日困羁旅”,还“督以赴铨”,并书信往来,“粲然累纸”。郑公病卒于官,朱松悲恸万分,写了此篇祭文,足见他们之间的感情甚笃。但文中未言明“郑龙岩”即郑德与。而身为杨时学生的“世父”是谁也还有待佐证。

知识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 出版社

本书包括杨时生平简介、杨时的主要贡献、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杨时与朱松、杨时与朱熹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