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一百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12
颗粒名称: 仁的价值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概念。仁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的理想人格境界,是尊重万物的心,是人类良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朱子认为,“求仁”是学问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就是寻找、恢复人在现实物欲遮蔽下失去了的善良的本性,是个人道德完善的历程。求仁涉及个人的全部行为,是通过文化积累来促成个人成长的丰富的可能性。
关键词: 朱子语录 朱子哲学

内容

仁之为性,爱之理也。其见于用,则事亲、从兄、仁民、爱物皆其为之之事也。(《论语或问》卷一)
  仁的本质就是爱,侍奉父母,遵从兄长,爱护百姓,珍惜万物都是仁的体现。
  仁浑沦言则浑沦都是一个生意,义、礼、智都是仁,对言则仁与义、礼、智一般。(《朱子语类》卷六)
  仁总体上说就是一个尊重万物的心,义、礼、智都是仁的体现。相对来说仁与义、礼、智一样,只是人的一种道德品性。
  学者须是求仁,所谓求仁者,不放此心。圣人亦只教人求仁。(《朱子语类》卷六)
  学者必须追求仁心,求仁心也就是找回被物欲遮蔽而丢失的心。
  儒家常言“仁”,把仁当作完美人性的最高体现,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的理想人格境界。仁实质体现的是人类良知,属于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仁蕴含着儒家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信念只能在个人对真实生命的内在体验中被呈现出来,所以朱子强调“体仁”,强调通过体悟去把握、回复人善之本性。“仁心”是物我为一的内在体验,是智的直觉,是不可言说的,是无限真实生命的跃动。
  朱子把仁作为道德总目,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是伦理系统协调统一的基础,包含仁、义、礼、智。仁的根源在上天的好生之德,仁体现在人道就是一种博爱,朱子称这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仁为“生意”(辅助万物成长的心)。仁是可以随处发动的,对父母的孝敬、对兄长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对万物的珍惜,都是仁道的体现,也就是仁体现在普遍的人际关系之中。
  仁是个体自我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吸收涵纳一切人文的整一化过程,关涉人内在力量的实现和自我认知,是创造性地塑造自我的一个无可穷尽的源泉。仁是人性转化和成为仁人的过程,没有特定的终极限定,仁人永远自我超越。朱子认为学问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就是“求仁”,就是寻找、恢复人在现实物欲遮蔽下失去了的善良的本性。求仁就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是个人道德完善的历程。求仁是朱子的“成人”(使他人完善人格)理论,求仁是吸取他人智慧、接受传统塑造自我的过程,体现为个人的自我创造,最终要实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融和为一,实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
  “求仁”涉及个人的全部行为,“得仁”就是获得族群尊敬且拥有感召力量。求仁是个人通过培养自我判断力以及有选择地将自我价值投注到世界的能力,从礼的规范行为、风俗和习惯中发现现实意义,去改造传统以适应新环境。求仁是不受限制的开放行为,是通过文化积累来促成个人成长的丰富的可能性。在古代中国,人是这样一个连续统一体——在努力实现自身完善时贯通传统与现代。求仁要求人像一个典范一样成就自我,在与他人、与天地的相互作用中完善自我。仁人是一个消弭了部分与整体区分的个体,他是万物之域中意义和价值的焦点。仁涉及和谐社会的根本。

知识出处

朱子一百句

《朱子一百句》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本书从朱熹的语录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朱子一百句》,与其他几本恐怕有一点不一样,它的任务更重的是放在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子,一个活生生的朱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