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去人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一百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08
颗粒名称: “存天理,去人欲”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生发出来的,理是宇宙总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社会关系,也是有理可循的,这就是所谓的“人伦”。朱子强调,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如能遵循“天理”或“所当然之则”,也就是遵循了“天理”,因而其行为活动也就是符合了“天理”的要求。朱子并不是完全否定人的正常欲望需求,所谓“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本身有合理的因素。他已经清楚地指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需求,乃是“天理”,都是人类所应共同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朱子对此并不反对;而对于追求饮食中所谓的“美味”,则视之为过度的欲望,这才是应该禁止的。
关键词: 朱子语录 朱子哲学

内容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问:“在喝水吃饭方面,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
  答:“喝水吃饭,此为天之理;但追求其美味,此为人之过度欲望。”
  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所谓的理学家就是一些既古板又不讲人情的封建道德教义的卫道者,是一群面目可憎的禁欲主义者,他们固守封建礼教,禁锢妇女,摧残人性。可以说,自从清代思想家戴震说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后,“理学杀人”便成了人们挞伐理学最经典的说辞,而“存天理,去人欲”则是理学家们提供给批判者们最经典的口实。
  遗憾的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与理学的真正内涵相去甚远,有些甚至完全相反。
  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这一命题,是有其一定的条件的,不可片面地去理解。实际上,朱子并不是完全否定人的正常欲望需求,所谓“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本身有合理的因素。如朱子说的“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就客观地指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区别。他已经清楚地指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之饮食需求,乃是“天理”,都是人类所应共同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朱子对此并不反对;而对于追求饮食中所谓的“美味”,则视之为过度的欲望,这才是应该禁止的。在朱子那里,“天理”与“人欲”的区别还是很分明的,只是后人断章取义,出于对理学批判的需求,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并以此为借口,对理学家所倡导的“天理、人欲”观加以曲解,因而对理学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当然,你也许会说,人追求“美味”又有什么错呢?追求美味,就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这也应该是“天理”呀!是的,“美味”之求,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味”与朱子所说的美味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朱子在另一个场合曾经解释过什么是美味,他说,每顿饭有一个荤菜,这是“天理”,但要吃二个、三个荤菜就是“人欲”了。一个荤菜是与朱子那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拿到今天来讲就是“四菜一汤”,如果一顿饭要“五菜一汤”、“六菜一汤”,那不是人欲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理学家并非如人们传统上所认识的那么面目狰狞。现实生活中的朱子其实很热爱生活,他从来不拒绝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的乐趣,朱子一生讲学著述,传播道学,遍游祖国山水,每有机会还带领弟子优游于山水之间,吟风弄月,互相唱和。朱子一生写过很多吟咏山水的诗歌,咏武夷山山水的《九曲棹歌》就是其中的精品,成为自古以来文人咏武夷山九曲十八溪的经典代表,后人中鲜有能越居其上者。理学家并非都是人们所想象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知识出处

朱子一百句

《朱子一百句》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本书从朱熹的语录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朱子一百句》,与其他几本恐怕有一点不一样,它的任务更重的是放在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子,一个活生生的朱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