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是这样产生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一百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06
颗粒名称: 天地万物是这样产生的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生发出来的,理是宇宙总规律,道家称之为“道”,柏拉图称为“理念”。理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而“气”是凝聚成各种形体的物质,人和万物都是由气的凝聚产生的。理和气是互相依存、相依为命的。朱子对于宇宙本原有多种称法,如理、天理、天、太极,称呼不一,实质是一个。从存在的形式看,理、气又是没有先后的,气凝聚的地方,理便在其中。宇宙是二者共同生产的。
关键词: 朱子语录 天地万物

内容

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气积为质而性具焉。(《朱子语类》卷一)
  先有天理存在了,才有气的存在,气凝聚为各种形体的物,物的属性也就同时具备了。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朱子语类》卷一)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存在的依据(规律)。对于天地来说,天地有天地的运行规律;对于万物来说,每一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天地产生之前,宇宙总规律就存在了。
  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朱子语类》卷一)
  如果山河大地都不存在了,宇宙规律依然存在(宇宙总规律是永恒的)。
  对宇宙及生命的起源,古往今来哲学家无一不为之痴迷。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流派中,只有道家喜欢这种纯粹的哲学思辨,而儒家则更关注人类自身秩序的安排,孔子高徒子贡不无感叹地说:“我们可以见到先生的圣人气象和文采,但却很少听先生谈论人性和宇宙规律。”(“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这位至圣先师的徒子徒孙们继承了他老人家寡言人性与天命的衣钵,有的甚至偏激地反对空谈性理。宋代理学兴起才开始为子贡排忧解难,朱子著《太极图说解》、《太极图解义》、《西铭解》,全面解释了宇宙万物的产生,我想仙逝千余年的子贡对子孙后代给出的答案应该是满意的。钱穆先生认为,宋以前的原始儒学,其核心议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视野还没有拓及宇宙和人性的本源问题。而佛教、道教却在这两个问题上超过了儒学。这一状况,一直到朱子新儒学的出现才得到改观,所以他说:“有朱子以后,儒学就更加发扬光大了。有朱子以后,儒学差不多就成为一门独尊的学问。”(《朱子学提纲·孔子与朱子》:“盖自有朱子,而儒学益臻光昌。自有朱子,而儒学几成独尊。”)正因为朱子解答了人性与宇宙规律的问题,儒学才战胜佛、老,再次完成了思想大一统局面,这可是当年被挤压得如“丧家之犬”的孔门师徒们梦寐以求的事。
  朱子说天地万物是由“理”生发出来的,“理”用今天的话语说就是“宇宙总规律”,道家称之为“道”,柏拉图称为“理念”。说法不一,只是不同的哲学派别称呼不同罢了,没什么高深莫测之处。但“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不具有主观能动性,没有好恶、思虑等意识和生成能力,也没有形体,“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理又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即使“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宇宙消失了,“理”依然故我。所以近代以来唯物论哲学家喜欢称朱子为客观唯心主义者。
  这个没有形体、无造作的“理”是怎样孵化出宇宙万物来的,朱子给出的答案是理依凭气化而生成万物。世上第一个人(即西方所谓亚当)与各类物种都是由气的凝聚产生的,“气聚成形”、“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世界其实是这样产生的,并不是耶和华花六天工夫创造的。一旦特种产生,此后的繁衍就靠“形化”维持,形和气互相感应,人和万物就生生不息、变化不穷。“气化”退居二线,就像第一群猿变成人后,人类的繁衍就交给了人自身,后来的猿就没资格做人,只能是野兽了。就像上帝不是总在捏泥人,制造了亚当、夏娃后,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以后这两个泥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上帝需要休息了。
  理和气是互相依存,相依为命的。但从根源上来讲,朱子认为理是先于气的,也是先于一切的,先有个天理,然后有气,气积聚成为各种形体,理—气—万物,宇宙就这样生生不息。“理”是宇宙万物的内在依据,没有“理”就没有宇宙,凝聚万物的“气”只“是依傍这理行”。从存在的形式看,理、气又是没有先后的,气凝聚的地方,理便在其中。宇宙是二者共同生产的,就像父母之于子女。朱子对于宇宙本原有多种称法,如理、天理、天、太极,称呼不一,实质是一个,就像一个人有多个名字一样。
  明了了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就好像私生子或被遗弃的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有了皈依感而不再彷徨困惑,在与别人质辩中就会有底气(这里指理学与佛老的思想斗争)。谁说心、性、理、气、天命、象数、太极、无极、阴阳、五行等,全是自欺欺人的鬼话?谁说只有一无所长的饭桶,才会讲不可知的理学?恐怕只有缺乏思想力和学术真诚的人,才会这样对待理学,这有点像现世不学无术的“愤青”。

知识出处

朱子一百句

《朱子一百句》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本书从朱熹的语录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朱子一百句》,与其他几本恐怕有一点不一样,它的任务更重的是放在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子,一个活生生的朱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