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246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3

内容

体貌范畴研究在国内外语法学界都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国外语言学界,Comrie(1976)、Smith(1997)等有关体貌问题的专著影响很大;在现代汉语领域,王力、吕叔湘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早在40年代初就给体貌研究以高度的重视;近20年来,在研究的方法、范围和深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陈平(1988)、龚千炎(1995)、戴耀晶(1997)等从新的视野探讨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论著,以及刘勋宁(1988)、刘月华(1988)等深入研究具体体貌标记的著作,同时还出版了《动词的体》这类专门研究现代汉语方言体貌系统的专著。
  在近代汉语领域,正如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所指出的:
  动词形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①因此,关于汉语体貌标记的来源和发展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梅祖麟(1981、1999)、曹广顺(1986、1995)、吴福祥(1996、1998)等均在这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木霁弘(1986)、祝敏彻(1991)、冯春田(1992)等也曾对《朱子语类》之类重要语料中的“了”等完成
  ①王力《汉语史稿》(中册)311页,中华书局1980。体助词进行过探讨。不过,从语义范畴出发探讨近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专著,至今尚不多见。而且总体来看,无论体标记的来源还是发展,都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和具体实际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一些重要语料的体貌标记系统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系统全面地揭示。就目前来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其一,是借鉴国外以及现代汉语学界已经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近代汉语的体貌问题。在现代汉语的体貌研究中,通过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解决了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总的来看,人们比较重视材料的挖掘,而不同程度地忽视新的分析方法的运用。我们需要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种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从体貌范畴出发,结合情状类型、时制类型、事件类型等对近代汉语的体貌表达方式进行系统地梳理。
  其二,在注意理论方法的同时,加强个案研究,做到源流并重,理论与实际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这就需要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专书进行详细的分析描写。详细地分析描写共时体貌系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体貌系统所进行的一种历时分析,因为共时语言是历时语言的积淀,在共时语言平面中存在着不同的时间层次。
  本书选取《朱子语类》的完成体作为麻雀来加以解剖,试图在以上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同时,在具体讨论中往往不限于《朱子语类》,也不限于完成体,而是尽量在平面描写的基础上溯源沿流,上挂下联,试图共时与历时结合,体貌问题与相关问题结合,希望把体貌问题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联系在一起考察。这样做有时显得散漫,或许书名叫《〈朱子语类〉完成体及相关问题初探》会更名副其实一些。
  之所以选取完成体加以讨论,主要因为完成体相对于其他体来说,情况更为复杂,争议更多,许多问题即使在现代汉语领域也还没有定论。而现在汉语学界引起争议的问题,有不少与汉语史有关。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还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之所以选择《朱子语类》作为解剖对象,也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南宋时期是近代汉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新兴的语法成分这时已经陆续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又保留着较多的旧有用法的遗迹。新旧交替,更容易看出发展轨迹。另一方面的考虑是,《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很高,是难得的理想语料,对此下文将详细论述。本书依据的版本是由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出版的《朱子语类》(共八册)。所注页码也是依据此书。此书点校甚为精审,偶有标点失误之处,引例中径予改正。
  本书正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粗略讨论《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和方言基础;第二部分是理论探讨,希望把完成体置于整个体貌范畴的背景下加以观察;后面三个部分是对具体的体貌标记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本研究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接着去做。先把这一部分拿出来,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教。
  杨永龙
  2000年12月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

《《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

出版者: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多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完毕义动词予以描写和分析。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永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