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八】 朱子言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109
颗粒名称:
【三八】 朱子言命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8
页码:
272-2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思想中的“天”和“命”,包括其不同含义和朱熹对它们的解释。其中,“天”指苍苍者、理、主宰和乾道等,而“命”则有理气二种,分别指以理言和以气言。文章还阐述了“天之妙用”即理的指导下,天的自然运行和变化。这些概念在朱熹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到宇宙的本体和自然规律。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陈淳
内容
陈淳《北溪字义》正德三年戊辰(一五〇八)年本《皇明宗室寿藩书堂序》云:“如《中庸》言命,文公只训个命犹令也。先生(陈淳,一一五九—一二二三)便说如尊令、台命之类,又说命之一字有二义。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其实理不外乎气。”前半明谓陈淳言朱子所未言,后半亦引读者误以为陈淳之新义。凡此皆不尽不实,为陈淳所不敢居也。
陈淳《北溪字义》共二十六门,以“命”之一门冠首,凡九条。其说可括之为四。(1)“命,犹令也。如尊命、台命之类。”1(2)“命一字有二义。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其实理不外乎气。……如‘天命之谓性’2、‘五十而知天命’3、‘穷理尽性至于命’4。此等命字,皆是专指理而言。……如就气说,却亦有两般。一般说贫富、贵贱、夭寿、福祸,如所谓‘死生有命’5与‘莫非命也’6之命,是乃就受气之短长厚薄不齐上论,是命分之命。又一般如《孟子》所谓‘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命也’7之命,是又就禀气之清浊不齐上论,是说人之智愚贤否。”8(3)“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于物者。就元亨利贞之理而言,则谓之天道。”9“此四者就气上论也得,就理上论也得。”10“夫岂‘谆谆然命之乎?’11亦只是其理如此而已。”12(4)“‘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13……命是天命,因人形之而后见。故吉凶祸福自天来,到于人然后为命。”14
以上四点,皆从朱子而来,亦朱子论命中重要之点。论者谓陈淳谨守师训,阐其大旨,诚非过言。《朱子语类》无命字门,只于卷四“气质之性”内附载之。《朱子文集》讨论命字极少。并无专篇,则更无论矣。然《语类》于《论语》、《孟子》、《易经》、二程言命处,则问答甚多。大概可分五点:
(1)如何是命?朱子解命为“便如君命,便如命令,性便如职事条贯”15、“这命字犹人君命人以官职,是交你做这事”16、“所谓命者,如天子命我作甚官”17。此说是朱子新义。所谓新者,不在释命为令,而在有职事须做。此点与伊川(程颐)爵命之说不同。程子云:“命,谓爵命也。”18朱子评之曰:“其一说以命为爵命,则恐或未安耳。”19爵命乃朝廷所封之爵位,不必有职事须做。朱子则重在做事也。
(2)命有理气二种。“命谓天之付与。所谓天令之谓命也。然命有两般。有以气言者,厚薄清浊之禀不同也。如所谓‘道之将废,命也’20、‘得之不得曰有命’21是也。有以理言者。天道流行,付而在人,则为仁义礼智22之性,所谓‘五十而知天命’23、‘天命之谓性’24是也。二者皆天所付与,故皆曰命”25。又曰:“天之命人,有命之以厚薄修短,有命之以清浊偏正。无非是命。”26此即《语类》所谓“先生说命有两种。一种是贫富、贵贱、死生、寿夭。一种是清浊、偏正、智愚、贤不肖。一种属气,一种属理”27。朱子又云:“命只是一个。命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天之所以赋与人者,是理也。人之所以寿夭穷通者,是气也。理精微而难言。气数又不可尽委之而至于废人事。”28又云:“命一也。但圣贤之言,有以理而言者,有以其气而言者。以理言者,此章之云(五十而知天命)是也。以气言者,穷达有命云者是也。”29此亦是朱子新义。伊川(程颐)云:“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30可谓之命有二种。然程子未尝以理气解之。朱子则分理气为言,然二者“也都相离不得。盖天非气无以命于人,人非气无以受天所命”31。朱子虽以命同属理气,然究以理为主。朱子曰:天之所命,“如‘帝乃震怒’32之类,然这个亦只是理如此。天下莫尊于理,故以帝名之”33。此语陈淳亲炙所闻。34朱子亦曰:“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35其重理可知。理气不离,究须有别。因此朱子批评侯氏(侯仲良,字师圣)之论,谓之曰:“万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之德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兴厚薄之变,唯所遇而莫逃。此章(道之将行与,命也。道之将废与,命也)36之所谓命,指气之所运而言。而侯氏以天理释之,则于二者之分,亦不察矣。”37程子理气未划分清楚,故其徒侯氏亦不免此病。
(3)命与性。命与性均是理。“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只是这理。在天则曰命,在人则曰性。”38“命犹诰敕,性犹职事。”39又云:“命便是告劄之类,性便是合当做的职事,如主簿销注,县尉巡捕。”40
又云:“盖尝譬之,命字如朝廷差除,性字如官守职业。”41更详之曰:“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42,而四时五行43,庶类万化,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四端44五典45,万物万事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在人在天,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未尝不一。在人在物,唯有气禀之异,而其理未尝不同。”46以上所说,是继承伊川而来,但更详之。伊川云:“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47又云:“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48然于伊川之说,有所补充者。程子曰:“五者(口、目、耳、鼻、四肢)之欲,性也。然有分,不能皆如其愿,则是命也。不可谓我性之所有,而求必得之也。”朱子补之曰:“愚按不能皆如其愿,不止为贫贱,盖虽富贵之极,亦有品节限制,则是亦有命也。”49
陈淳于命与理气,约而清晰。于命之不齐,特别加意。第三“人物”、第六“问天之所命固是”、与第九“问天之所命则一”三条,50均集中此点,且比较别条为长。唯不以命与性比论而与天比论,盖天命之谓性,天亦性耳。
(4)人事与命。儒家传统中所谓安命、顺命、俟命、立命、正命,皆关于人之所为。朱子云:“命之正者出于理,命之变者出于气质。要之皆天所付。……但当自尽其道,则所值之命,皆正命也。”51又引张子(张载)“养则付命于天,道则责成于己”52之言,而称之曰:“其言约而尽矣。”53其解“子罕言命”54曰:“罕言命者,凡吉凶祸福皆是命。若尽言命,恐人皆委之于命,而人事废矣。所以罕言。”55又云:“所谓命者,如天子命我作甚官,其官之闲易繁难,甚处做得,甚处做不得,便都是一时命了。自家只得去做。……故君子战競如临深履薄,56盖欲顺受其正者,而不受其不正者。”57又云:“既不以夭寿贰其心,又须修身以俟,方始立得这命。”58“自家有百年在世,百年之中,须事事教是当。自家有一日在世,一日之内,也须教事事是当始得。”59不贰,修身以俟,立命,乃《孟子·尽心》上第一章之语。朱子注此章云:“不贰者,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立命,则全其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60此为注此章之新义,从来为注家所未言者。陈淳深明此点,故谓:“尽到人事已尽地头,赤见骨不容一点人力,便是天之所为。”61既云尽到人事,又云不容一点人力,似是自相矛盾。然人事乃职所当为,人力则安排造作,即朱子所谓以人为害之也。
(5)穷理尽性至命。二程均以三者一时并了。明道(程颢)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62,三事一时并了,元无次序。不可将理作知之事。若实穷得理,即性命亦可了。”63又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一物也。”64伊川亦云:“穷理、尽性、至命,只是一事。才穷理便尽性,才尽性便至命。”65横渠(张载)则以此“亦是失于太快。此义尽有次序。须是穷理,便能尽得己之性,则推类又尽人之性。既尽得人之性,须是并万物之性一齐尽得。如此然后至于天道也”66。朱子则从张说,谓:“程子皆以见言,不如张子有作用。穷理是见,尽性是行。觉得程子是说得快了。”67
关于此点,陈淳一字不提,想是与字义无关。彼侧重天命,故以立命为主。不特命字另立一门,且以冠首。盖以天命流行,吾人行仁立义,责不容己。朱子每每教其穷个根原。68此根原即是天理。对人而言,则是天命。以命冠首,非无故也。后藤俊瑞(一八九三—一九六三)编《朱子四书集注索引》与《朱子四书或问索引》,均别立命字一门。“天”居首,“命”次之。69不知《北溪字义》有无影响。此书日本儒者视之,甚为重要。恐出我国之上。有所影响,亦至自然,惜不及询诸后藤教授耳。
附注
1 《北溪字义》(《惜阴轩丛书》本),卷上《“命”门》,第一条,页一上。 2 《中庸》,第一章。 3 《论语·为政》,第四章。 4 《易经·说卦》,第一章。 5 《论语·颜渊》,第五章。 6 《孟子·尽心》,第二章。 7 同上,第七下,第二十四章。 8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二条,页一上至二上。 9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二条,页一下。 10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五条,页四上下。 11《孟子·万章》上,第五章。 12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六条,页四下。 13《孟子·万章》上,第六章。 14《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七条,页五下至六上。 15《语类》卷五十八,第十四条,页二一五八。又卷四,第三十八条,页一〇一;卷五,第四十五条,页一四三。 16 同上,卷四十四,第一〇八条,页一八一四。 17 同上,卷四十二,第四十六条,页一七二七。 18 《遗书》(《四部备要·二程全书》本)卷九,页三下。 19 《论语或问》(《近世汉籍丛刊》本)卷十一《先进》,页六下,总页四一二。 20 《论语·宪问》,第三十八章。 21 《孟子·万章》上,第八章。 22 同上,《公孙丑》上,第六章。 23 《论语·为政》,第四章。 24 《中庸》,第一章。 25 《语类》卷四,第二十九条,页二三二一至二三二二。 26 《语类》卷五十八,第十四条,页二一五八。 27 同上,卷四,第八十七条,页一二三。 28 同上,卷三十六,第六条,页一五一八。 29 《论语或问》卷二《为政》,页七上,总页八十五。 30 《遗书》卷二十四,页三下。 31 《语类》卷四,第八十七条,页一二三。 32 《书经·周书·洪范》,第三节。 33 《语类》卷四,第三十七条,页一〇〇至一〇一。 34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八条,页六上。 35 《论语集注·季氏》,第八章。 36 《论语·宪问》,第三十八章。 37 《论语或问》卷十四《宪问》,页十九下,总页五一四。 38 《语类》卷五,第十五条,页一三四。 39 同上,第三条,页一三四。 40 同上,卷四,第四十条,页一〇三。 41 《文集》卷五十九《答陈卫道(第一书)》,页二十八上。 42 《易经·乾卦》之四德。 43 金、木、水、火、土。 44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为仁、义、礼、智之端。 45 即五常,仁、义、礼、智、信。 46 《中庸或问》(《近世汉籍丛刊》本),页三上,总页五。 47 《遗书》卷六,页八上。 48 《易传》(《二程全书》本)卷一,页二下。 49 《孟子集注·尽心》下,第二十四章。 50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页二上、四下、六下。 51 《语类》卷四,第九十三条,页一二六。 52 不见于《张子全书》。 53 《孟子集注·尽心》下,第二十四章。 54 《论语·子罕》,第一章。 55 《语类》卷三十六,第一条,页一五一五。 56 《诗经》第一九五篇《小雅·节南山·小旻》。 57 《语类》卷四十二,第四十六条,页一七二七。 58 《孟子·尽心》上,第一章。 59 《语类》卷六十,第四十三条,页二二六八。 60 《孟子集注·尽心》上,第一章。 61 《北溪字义》卷上《“命”门》,第六条,页五下。 62 《易经·说卦》,第一章。 63 《遗书》卷二上,页二下。 64 同上,卷十一,页三下。 65 同上,卷十八,页九上。 66 同上,卷十,页五上。 67 《语类》卷七十七,第二十六条,页三一二七。 68 参看《语类》卷一一七,第二十四至五十七条,页四四八八至四五二三。 69 广岛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淳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