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 朱子画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080
颗粒名称:
【九】 朱子画像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8
页码:
115-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曾经画过诸葛亮和尹焞的像,并且也有其他人为他画过像。在《文集》中有一篇《写照铭》,描述了福唐口口元为他写照的情景。十多年后,吴氏社仓书楼又为他画了一幅像。他还有一篇《书画像自警赞》,表达了修身自警的意愿。现在所存的像有纸本六幅,其中四幅在国内,两幅在日本。此外,还有六块石刻和一幅拓本也保存在福建和日本。
关键词:
朱熹
画像
研究
内容
朱子曾画诸葛武侯(诸葛亮,一八一-二三四)像与尹和靖(尹焞,一〇七一—一一四二)像(参看页七三五“画人朱熹”条),亦有人为之画像。《文集》有《写照铭》曰:“乾道九年,岁在癸巳(一一七三),予年四十有四,而容发凋悴,遽已如此。然亦将修身以毕此生而已,无他念也。福唐口口元为予写照,因铭其上,以自戒云。”1福唐县在福建东南。是年朱子居家著书,年尚壮,而照之容发凋悴,未必写真也。
十余年后,又有吴氏社仓书楼之写真。《文集》云:“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六年)庚申(一二〇〇)二月八日,沧洲病叟朱熹仲晦父。”题诗云:“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2此诗历代传诵。其更为著名者,乃其《书画像自警赞》。《赞》云:“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余矩。惟暗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3此《赞》无年月,亦不知所指之像为何。此像可能朱子自画,亦可能为别人所画。既云自警,则以自画视之为宜。朱子既能画人之真,则亦必可写自己之真也。相传此《赞》乃其六十一岁对镜自像而自警之语。此亦无据,恐只是因前诗“苍颜已是十年前”之句,由庆元庚申朱子七十一岁上溯十年为六十一岁,而又因前诗“把镜回看”,故附会为六十一岁对镜自像耳。可惜朱子所画武侯像与和靖像,与福唐某人吴氏社仓所画之朱子像,均已无存。现所存者,有纸本六幅,四幅藏在国内,两幅藏在日本。石刻六块,则皆在福建。拓本一幅,亦在日本。
(1)福建近年有重要之发现。一九七四年六月在建瓯城关豪栋街一公社社员家中发现朱子半身像石碑。约九十三厘米高,五十厘米宽。右上角有小鹅蛋形印,文曰“紫阳书堂”。像之上方为“书画像自警”六行。末识“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题后另行两方印,一为篆文“晦翁”。画像右颊有七黑子,状如北斗。碑之左下角有识文云:“家庙遗碑,数罗兵火。后出重镌,皆失其旧。此文公六十一岁绍熙元年庚戌(一一九〇)对镜自写真也。威仪整肃,体备中和。谨依元本钩摹重镌,俾海内名宿景仰尊崇,俨然见先贤当年之气象云。十六代孙玉百拜镌石。”厦门大学高令印教授根据“紫阳书堂”四字,以像之原型乃建瓯之朱子后代从朱子故里崇安县五夫里移来,因据《崇安县志》所载,朱子筑室于五夫里之潭溪,匾曰紫阳书堂也4。张立文教授影印此像于其《朱熹思想研究》,是为首次刊印。5此刻题“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不知是朱子自题否。朱子诗序题跋,皆用“某日”、“秋日”、“中春”等词,6此处用“良日”,则《文集》所未见。朱玉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刊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一七二二)。第一册第一卷印有《朱文公遗像》,与建瓯石刻像几全然相同。只右颊与右耳略异,或以传神而稍改,亦未可知。朱玉识云:“右像乃文公六十岁自写真也。家庙遗碑,数罗兵火。后之重镌,皆失其旧。此家藏墨刻,祀奉年久。威仪整肃,体备中和。与各祠院塑像,毫厘千里。兹谨依元本钩摹,锓梓于卷端。俾海内名宿,景仰尊崇,俨然见文公当年之气象云。十六代裔孙玉百拜识。”此处所述与石像识语几全相同,只改早一年,然此或行文之便耳。两像所摹,必是同一元本,但所谓元本,只示家庙所藏有年,而未详年岁。朱玉距朱子五百载,又安知所谓元本非后出耶?叶公回所校订之《朱子年谱》,刊于明宣德六年辛亥(一四三一),亦有《太师徽国公真像》,与朱玉之书所印遗照,大同小异。必是摹写同一元本。公回识语云:“右像乃家庙所藏,文公六十一岁时所写真也。威仪俨肃,与尝泛观而大相迳庭。因拜手谨依原像摹写,锓梓于卷端,使观者亦可想见先生平生之气象云。括苍叶公回谨识。”明人戴铣《朱子实纪》〔正德八年癸酉(一五一三)刻本〕卷首亦有《太师徽国文公像》。其附语云:“右像乃朱氏家庙所藏文公六十一岁时所写真也。兹谨模寘卷端,使学者得以想见大贤道德之气象云。”由上三书所印之像与识语均甚相似,吾人可得结论四端:(一)三像同出一源。(二)家庙所藏元本最迟至叶公回《年谱》之年,即一四三一。(三)颊有七症与对镜自像之传统必早于一四三一。(四)建瓯石像亦必早于一四三一。至此“元本”之上,尚有无“元本”与若干“元本”?至于叶公回校订《朱子年谱》几许年岁?均尚待考证。
(2)福建近年出土之第二石刻为建阳发现之朱子全身像。予一九八三年九月探访建阳朱子遗迹。文化馆徐贯行先生与建阳县人民政府外事处庄泓女士同游。以文化馆正在修葺,不便参观,乃以车载此石刻来招待所,俾得从容观察(参看页二一二“朱子遗迹访问记”条)。像高一百一十五厘米,宽四十九厘米,厚六点二厘米。像斜向右,与上述三像不同,唯右颊亦有七黑痣。上额刻楷书《书画像自警》全文,题“绍兴五年(一一九四)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再上为“徽国朱文公遗像”。此外无落款或其他字样。此石藏建阳文化馆。从其误写“绍兴五年”观之,疑是后起,然并未因此而有减其历史之价值也。
(3)文化馆又藏一对镜写真。块最小,损坏不能辨认。7在建阳时未及见也。
(4)福建第四块乃在同安发现。据高教授云:“像高二米,宽零点八米。原嵌在同安大同书院的墙壁里,外塑朱熹泥像。历来世人很少知之。‘文化大革命’中书院倒塌,泥像毁圮,石像现出。这幅画除朱熹半身形象外,无说明、落款等任何字样。据初步研究,此像可能刻于南宋嘉定(一二〇八-一二二四)或元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年间,是现存最早的朱熹画像。”……这幅朱熹画像与现存朱熹各种画像的形象都有很大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云。8
(5)福建之第五石刻亦在同安。予同年八月先访同安。游市外大轮山。上登为梵天寺。禅堂在其旁。禅室左旁为佛祖堂。堂后地甚荒芜,已无路径。禅堂大师带领攀登。数十米许到一废墙,坛上有石刻朱子正面半身像,高约一米二,宽约零点六,右耳比左耳长。无七黑子,亦无款识。大师谓:“此是朱子六十一岁对镜自写之像。此址原为讲经堂,朱子曾讲经于此。‘文化大革命’破毁”云。无七黑子,又无对镜自画像之说明,岂是此等传说未兴以前之作品耶?抑所以纪念朱子之在同安(一一五三-一一五七)时尚年轻耶?
(6)福建第六块在福州。吾等八九月两登鼓山。沿山道到涌泉寺水云亭。亭甚小,仅藏十人。传为此是朱子读书处。内有石刻朱子全身像,右颊有七黑痣。上端横款为“宋徽国文公朱晦庵先生遗像”。两旁为正楷“书画像自警”。下款为“大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仲冬吉旦三山魏杰敬刊,宋钟鸣镌石”。高约一米二,宽约七十厘米。三山为福州之美名。魏杰乃福州附近之侯官人,自称耆宿拙夫,著《九峰志》四卷。9此像显是后人竖立,以纪念朱子。以石刻论,此像并不高明。
后藤俊瑞(一八九三-一九六三)所著《朱子》印有朱子半身像。上题由右至左“文公先生真像”六大字。在此与半身像之间书朱子吴氏社仓书楼诗。半身像占全幅下半有奇。右颊有七黑痣。面貌衣冠,甚似建瓯石刻。后藤教授说明云:“朱子七十一岁之时。原拓本,中山久四郎氏藏。”至于原刻在何处,则未言明。10七十一岁,乃作诗之年,谓颜已是十年前也。
上面所提叶公回、戴铣与朱玉《朱子年谱》所印画像,是否皆是摹钩同上元本,尚无定论。现存纸本之画像,其中有无朱子自己所画?若是摹钩,则其元本为何?凡此种种,亦待解决。今只叙述现存各本,以待专家考查。
(1)一九六一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印行之《宋朱熹书翰文稿》,有两人全身合像。卷末杨仁恺附记于辽宁省博物馆云:“画像为两人,右立的清瘦白须老人,面上有痣者便是朱熹。”此《附记》并未明言左立者为谁。两人衣冠相同,年岁亦相若。左立者身裁比较肥大。两人略斜对面,而画中左立者稍后,或以示其长幼有序之意。《附记》亦未说明原画现藏何处。然《书翰文稿》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则原画亦想必为所藏。朱子右颊有七黑子,并有长须。右上下角与左下角有收藏家四印。朱子相又放大印于下页。左立者疑是张栻南轩(一一三三-一一八〇),年岁似五十余。然张栻卒年四十七,其时朱子五十一岁。倘若此像果是二贤,则必后人绘之以纪念二贤之道终同一耳。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朱子半身像。右上角隶书题“宋徽国朱文公遗像”。纸本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二十二点四厘米。无款印,纸色已黄,闻来自清宫。朱子右颊有七黑点。额皮有皱,比前像约长二十岁,而庄严温厚,则且过之。《故宫图像选粹》《朱熹牍册》《宋朱熹吴说墨迹》均印此像,可云朱像中之精粹。拙译朱子《近思录》与一九八二年国际朱熹会议之秩序表与布告,均采用之。拙著《朱学论集》与《朱子门人》两书封面亦用之,唯影片反底为面,黑痣由右颊移至左颊矣!
(3)台北“故宫博物院”又藏一幅两面全身像。一面为“徽国公朱熹”,右颊有七黑子,一面为“华阳伯张栻”。两面均纵三十三点三厘米,横二十四点三厘米。
(4)台北“故宫博物院”更有一幅。纵四十二点六厘米,横三十六点四厘米。一面为像,一面为说明题款七八行,字甚劣,云“朱晦庵名熹……”最后录其《书画像自警赞》。
(5)一九八三年,九州大学教授日本理学权威冈田武彦博士赐赠影片两张。上片为朱子半身像。右颊有七黑子。上六点两行相对,一点在下,与七斗异。年岁约五十,而威仪气象,别觉英明。像为狩野元俊(一五八八-一六七二)所绘。狩野通称隼人,乃江户画家。下片为大儒林罗山(一五八三-一六五七)赞。诗云:“圣学继开朱遯翁,成功养正启童蒙。千年理义一方寸,收集诸儒为折中。”下款为“夕颜巷穸谨书”。夕颜巷穸乃林罗山之别号。诗所赞朱子之《易学启蒙》。《启蒙》成于淳熙十三年丙午(一一八六)。是年朱子五十七岁,岂此像乃朱子五十七岁之照耶?然冈田教授指出,诗中有遯翁之名。朱子庆元元年乙卯(一一九五),方更号遯翁。是时已六十六岁。则罗山之诗,可以广义解之,盖赞朱子之集大成以开后学也。冈田教授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得此帧于京都。实为一幅,上半为像,下半为赞。以帧太长,故分影两片赐寄耳。
(6)一九八二年冈田教授寄赠朱子全身像纸裱一帧彩色影片一张。此是长帧,纵四倍于横。纸色稍黄,然并无损坏。朱子像居十分之六。上为行书,九行,左起。首两行为:“绍熙元年(一一九〇)孟春,时六十一岁,对镜写真,题以自警。”次六行为《书画像自警》赞。最后一行为落款“后学月田强敬书”。月田蒙斋名强(一八〇七-一八六六),乃楠本端山、楠本硕水兄弟之师,传崎门学派之正宗,主静坐以穷理。楠本端山为楠本正继之祖,而楠本正继则冈田教授之师也。下款细字篆书六字,首为“鹅湖木雅”,余两字不详。鹅湖指铃木鹤湖(一八七六-一九二八),乃一画家。彼与月田强不同时。冈田教授云,未审朱子像为何人所画。朱子侧面,不露右颊。左颊无痣。年岁约五六十。气象较近狩野元俊所像,亦可见中日传统之不同。虽是七痣与对镜自像之传说相同,而日本所像比我国所像年幼,此点有无特殊意义?方家窃疑考究。
以上所述,仅限于个人之见闻。公私所藏,绝不止此,愿文化团体,广为调查,刊成《朱熹画像集》,岂不快哉?
附记:本书校对后将付印,乃得高令印著《朱熹事迹考》(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十月)。页三〇二至三一六讨论朱子画像甚详,至宜参考。
附注
1 《文集》卷八十五《写照铭》,页五上。 2 同上,卷九《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因题其上》,页十四下。 3 同上,卷八十五《书画像自警》,页十一上。 4 高令印《朱熹遗迹研究》(《中国哲学》第十辑,一九八三),页三〇一。 5 《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 6 如《文集》卷六,页二十一下;卷九,页五上;卷七十六,页二十四下。 7 高令印《朱熹遗迹研究》(《中国哲学》第十辑,一九八三),页三〇一。 8 高令印《对朱熹事迹资料考察的新收获》(《哲学研究》,一九八四年四月),页七十四。 9 魏杰资料承厦门大学高令印教授见示,敬谢。 10 后藤俊瑞《朱子》(东京日本评论社,一九四三)。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