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新探索》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076
颗粒名称: 【五】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078-0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懋竑在《朱子年谱》中记录了朱熹生前的一段往事。朱熹生病临终时,请他的弟子刘子羽、胡宪原仲、刘勉之致中,以及刘子翚彦冲照顾他的家事,并嘱咐刘子羽听从他们的话。朱熹去世后,刘子羽为他在家附近修建了一座住所,朱熹的母亲和妻子也迁居其中。刘子羽遵循朱熹的遗训,向这三位先生学习。三位先生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教导刘子羽。后来,刘子羽娶了刘致中的女儿。
关键词: 朱熹 思想评论 研究

内容

(参看页六七“朱子自称”条)
  王懋竑《朱子年谱》云:“当韦斋1疾革时,手自为书,以家事属少傅刘公子羽(一〇九六-一一四六),而诀于籍溪胡宪原仲(一〇八六-一一六二)、白水刘勉之致中(一〇九一-一一四九)、少傅之弟屏山刘子翚彦冲(一一〇一-一一四七),且顾谓先生(朱子)曰:‘此三人者,吾友也。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韦斋殁,少傅为筑室于其里第之傍。2先生遂奉母夫人迁而居焉。乃遵遗训,禀学于三君子之门。三君子抚教如子侄。而白水刘公,因以其女妻之。”3朱子《屏山先生刘公墓表》亦云:“盖先人疾病时,尝顾语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惟其言之听,
  则吾死不恨矣。’熹饮泣受言不敢忘。既孤则奉以告于三君子而禀学焉。……世家屏山下潭溪之上,有园林水石之胜。于是俯仰其间,尽弃人间事,自号病翁。独居一室,危坐或竟日夜,嗒然无一言。”4
  朱子何年结缡,年谱不详。唯朱子《跋家藏刘病翁遗帖》:“熹字元晦,亦先生所命。”5其《跋潘显甫字序》亦曰:“余年十六七时,屏山刘先生字余以元晦而祝之。……余受其言而行之不力。涉世犯患,颠沛而归,然后知其言之有味也。”6
  祝词凡二百余字,叶氏《年谱》与戴氏《年谱》均摘其要语载于绍兴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下。《性理大全》所载较详,唯仍少四十八字,但有附注云:“其后以元为四德之首,7不敢当。遂更曰仲。”8《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全载引言祝文,但错字不少。9唯王氏《年谱》所载最为完整,只欠《性理大全》之附注而已。10兹录之如下,并正诸本之误而加注释焉。
  冠11而钦(敬)12名,奥(发语词)惟古制。朱氏子熹,幼而腾异。13友14朋尚焉,请祝以字。字以元晦,表名之义。木晦(暗藏)15于根,春荣16晔(盛)敷17〔施)。人晦于身,神明内腴(肥润)。昔者曾子称其友曰:“有若无,实若虚。”18不斥(指)厥名而传于书,虽百世之远也19,揣其气象,知颜子如愚20。迹(步)参并游,英驰俊驱。岂无他人?夫谁敢居?21自诸子言志,回欲无伐。22一宣于声,23终身弗越。陋巷暗然,其光烈烈。24从事于斯,惟参也无惭25。贯道唯26-27,省身则三28。夹辅孔门,翱翔两骖。学的欲正29,吾知斯之为指南。惟光吏部30,文儒之粹。彪(文采)炳(焕发)育珍,文31华其继32。来兹讲磨,融融憙憙(喜悦)。真聪廓开,如源之方驶(迅捷)。望洋(仰视)渺㳽(旷远),老33我缩(直)气。古人不言乎:“纯(精一)亦不已。”34怅友道之衰变35,切切(哀思深迫)而唯唯36。子37德不日新,则时(是)予38之耻。勿谓此耳,充(塞)之又充。借曰合矣,宜养于蒙。39言而思毖(慎),动而思踬(颠仆)。凛乎惴惴(忧惧),惟颜、曾是畏。
  各《年谱》附语云:“其期望之意如此。先生晚岁,犹书门符曰,‘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盖识父师之诲也。”40

附注

1 朱子父朱松之号,朱松绍兴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死于福建建州城南之寓舍。 2 三先生居福建崇安县之五夫里。 3 王懋竑《朱子年谱》(《丛书集成》本)卷一,页三至四,绍兴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朱子十四岁。最早《年谱》为门人李方子所撰,早已失传。王氏盖据李默改订本(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一五五二)与洪去芜改订本(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一七〇〇)。今考叶公回校订之《朱子年谱》与戴铣《朱子实纪》(正德元年丙寅,一五〇六)卷二之《年谱》,所载全同。大抵皆溯源于李方子《年谱》也。 4 《文集》卷九十,页一上至二上。 5 同上,卷八十四,页十八上。 6 同上,卷八十二,页十上。 7 《易经·乾卦·文言》:“元者,善之长也。” 8 《性理大全》(《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一《诸儒》三,页一上下。 9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第一册《题赞》。 10 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一上,页四至五。 11 朱子年十六七行冠礼,所以示其成人也。后世结婚时冠之以字。 12 《礼记·冠义》云:“所以敬冠事。” 13 黄榦《朱子行状》(《四库全书》本)《勉斋集》(卷三十六,页一下至二上)云:“幼颖悟庄重。能言,韦斋指示曰:‘此天也。’问曰:‘天之上何物?’韦斋异之。”《年谱》同。 14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第一册《题赞》误作“交”。 15 “晦”字来自《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象传》曰:“用晦而明。”王弼(二二六-二四九)注曰:“用晦而明者,藏明于内,乃得明也。” 16 叶《谱》、戴《谱》均作“容”。王《谱》注云:“一作‘容’。” 17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作“华”。 18 《论语·泰伯》第八,第五章:“曾子日: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9 《性理大全》无“也”字。 20 《论语·为政》第二,第九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 马融(七九-一六六)注“吾友”(参看注18)日:“友谓颜渊。”刘宝楠(一七九一—一八五五)《论语正义》注“有若无,实若虚”,谓下文颜子欲无伐善,与此相发。屏山以无人敢居,盖是此意。 22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二十五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23 《性理大全》“声”作“言”。 24 《论语·雍也》第六:“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 《论语·泰伯》第八,第五章:“曾子日: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26 《性理大全》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均作“虽”。 27 《论语·里仁》第四,第十七章:“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28 《论语·学而》第一,第四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误作“王”。 30 指朱子之父韦斋公,曾任吏部员外郎。 31 《性理大全》作“又”。王《谱》注云:“一作‘又’。” 32 指朱子。 33 《性理大全》作“光”。 34 《中庸》第二十六章:“‘文王之德之纯’…(《诗经》第二六七篇《周颂·清庙·维天之命》)纯亦不已。” 35 叹韦斋之死。 36 应允教谕其子也。 37 叶《谱》误作“予”。 38 《性理大全》误作“子”。 39 《明夷卦·象辞》(参看注15)王弼注云:“故以蒙(微昧)养。”《易经·蒙卦》第四《彖》日:“蒙以养正,圣功也。” 40 叶《谱》、戴《谱》系于绍兴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朱子十四岁。王《谱》则载《考异》卷一,页二四四。

知识出处

朱子新探索

《朱子新探索》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行状、朱子自述、朱子自称、沈郎、刘屏山命字元晦祝词、朱子世系之命名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