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846
颗粒名称: 二、获取知识的方法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4
页码: 325-328
摘要: 朱熹的读书方法包括六个方面: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须教有疑。他强调要按照逻辑体系和智能水平循序渐进地读书,熟读精思,理解书的精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读书方法要求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
关键词: 朱熹 培根 知识

内容

重视读书方法,是朱熹知识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二十四字诀”读书方法,主要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其一是“循序渐进”,即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要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①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地渐进。
  其二是“熟读精思”,包含两个精要: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精义。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②“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③,“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其三是“虚心涵泳”,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慎择,自然以为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④总之,这种读书方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其四是“切己体察”,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①又说:“读书须要切忌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总之,这种读书方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不会有见地的。
  其五是“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抖擞精神,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挨将过去,不解不得休”。②读书如行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其六是“须教有疑”,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③此外,他提出“文道一贯”说,诗论主张言志,认为道充而文生,志高而诗至,道必须学,志必须养,诗文都是可以不学而能的。这些读书习文的主张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涵盖了学而有成之道,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培根指出,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他认为,近代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才能获得可靠地经验材料,揭示事物的真相,他说:“一切比较真是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是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本身。”①这就是说,对于自然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从直接静观中得来的,而是从实验的活动中才能得到的。所以,实验是认识的基础,近代科学是实验的科学,这是同古代科学不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科学的概括。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他说:“人是自然界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和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②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不难看出,他们两人都强调从客观外界获取信息。朱熹更注重从书本、与人交流中探讨、总结读书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而培根作为西方的实验科学的始祖,则更侧重于对科学实验当中的数据与结论,进行提炼与升华,从而形成科学知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附注

①黎靖德著:《朱子语类》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24页。 ②黎靖德著:《朱子语类》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80页。 ③黎靖德著:《朱子语类》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83页。 ④黎靖德著:《朱子语类》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5页。 ①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36页。 ②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96页。 ③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89页。 ①弗兰西斯·培根著:《培根论理想人生》,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②培根:《培根论人生》,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韩艳风
责任者
徐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