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身以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840
颗粒名称: 一、修身以洁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本文讨论了修身以洁的重要性,以朱熹和曾国藩为例,强调他们追求洁身自好的观念。朱熹认为以礼义廉耻为标准的修身方式对塑造良好的风俗习惯有帮助,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曾国藩也赞同朱熹的修身标准,并在他的家书中多次强调读书做人的道路,认为廉洁是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的思想都受到了儒家精神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上洁身自好的学者官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湘军

内容

我国自古以来圣贤总是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提升自己的品质与能力才能够完成之后的一系列活动。作为自己所处时代的佼佼者,朱熹与曾国藩都是在修身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与所有知识分子一样追求洁身自好。
  朱熹这样评价吕居仁“吕居仁学术虽未纯粹,然切切以礼义廉耻为事,所以亦有助于风俗”②。朱熹认为虽然吕居仁在学术上不能做到纯正不杂,但他做事却能够廉洁知耻,他还是对好风俗习惯的形成有帮助的。从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提倡做人应该以礼义廉耻为标准,应该追求自身的纯洁。修身的方法有很多朱熹认为修身就应该“格物致知”,这是他从《大学》“致知在格物”与“物格而后知至”这两句话演化而来,形成了他自然哲学的认识论核心内容。③
  朱熹“格物致知”方法论对其后的思想家影响很大,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对朱熹修身的标准是十分赞同的,他在咸丰年间的家书中多次论述了他的读书做人之道,他在咸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的家书中提到:“八股文、试帖诗,皆非今日之务,尽可不看不作。史鉴略熟,自然因而加功,看朱子《纲目》一遍为要。”①他在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②曾国藩认为弟子看以上这些书才是正确的,只有看这种书才能够修养身心。一个人只有从自身从发,给自己制定一套标准并按照这套标准不断审查自己才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人才。曾国藩为自己制定了一套标准,这套标准中廉洁是很重要的一条,他在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的家书中提到:“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遣’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自处。”③曾国藩的这段话是在提醒弟子应该时时注重自身的修养,在辉煌的时期也要按照标准行事,不然就会犯错误。
  从朱熹的礼义廉耻标准到曾国藩的廉勤劳标准,可以看出他们修身思想中的儒家精神,正是受这种儒家精神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才能出现一批批洁身自好的学者官员。

附注

①徐刚,福建江夏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副会长:兰岚,福建农林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①曾国藩:《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②冯青:《朱子语类学归》,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③徐刚:《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页。 ①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②曾国藩:《曾国藩传世文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③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版,第266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兰岚
责任者
徐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