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溪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19
颗粒名称: 星溪书院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松在政和的教化功绩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星溪书院是朱松在政和县七星溪桥南的正拜山下创建的,只要工作一结束,他就在书院讲学,教育政和学子。随着书院文教日盛,声名远播,江西婺源名士俞靖也来到星溪,投缘的士人有十位,称“星溪十友”,一起切磋学问。元至正年间(1341—1368),政和百姓感念朱松当年的民生政绩、德治教化,在星溪书院为他立碑,称为“韦斋祠”,每年举行春秋两祭。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星溪书院

内容

星溪书院,在政和县七星溪桥南的正拜山下,为朱松创建。
  星溪,即七星溪,发源于铜盘山,流经政和县城,与浴龙溪、东平溪汇合后流入建瓯的东溪。
  朱松创建“星溪书院”,有《题星溪书院》诗为证:“正拜山前结草庐,春来问子意何如。邻家借的宽闲地,整顿蓑衣剩种蔬。”政和人吴球也留有《星溪书院作》诗:“茅斋雨过竹鸡啼,溪水涵空树影低。爱煞夜廓风色静,澄潭冷浸碧玻璃。”朱松在此邀集饱学之士雅集论道,延请乡儒名师教育子弟。由此,政和学风大盛,星溪书院成为政和文教中心。
  朱松曾写道:“以供职事之余,读书观理而养其高大之趣,于以风化县人子弟,使知兴学。”只要工作一结束,他就在书院讲学,教育政和学子,积极引导乡民明白读书向善的重要性,一心向学。大家称朱松既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又是老百姓的老师。“既民之父母,又民之师保也。”随着书院文教日盛,声名远播,江西婺源名士俞靖也来到星溪,投缘的士人有十位,称“星溪十友”,一起切磋学问。
  元至正年间(1341—1368),政和百姓感念朱松当年的民生政绩、德治教化,在星溪书院为他立碑,称为“韦斋祠”,每年举行春秋两祭。
  朱子至七岁时,跟随父母到政和为逝世的祖母程夫人守丧。寓居星溪书院期间,父亲朱松亲自为其进行启蒙教育。
  小资料
  笔力扛鼎
  俞靖自政和回婺源时,把朱子练笔的诗文也带了些回去。婺源的董颖看了后,大为称赏说:“共叹韦斋老,有子笔扛鼎。”意思是韦斋先生朱松虽已老了,但他的儿子文笔高超,脱颖而出,后生可畏。朱子中进士的第二年回婺源扫墓,专程拜访了“星溪十友”的俞靖。俞靖隐居山间,过着隐士生活。朱子去拜见时,正值冬雪天气,寒风呼啸,俞靖端坐静思。二人相聚后,朱子留下了一首诗《谒表伯余宋祐》:“江上雪意满,风吹竹林平。先生但坚坐,稚子开柴荆。”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