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84
颗粒名称: 集成殿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集大成”的内涵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4
页码: 78-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考亭书院的正殿“集成殿”是祭祀朱子的场所,康熙帝评价朱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朱子所立的“四书”与孔子所编纂的“五经”一起,构成了儒家最重要的两大经典体系。在考亭书院,配祀朱子的四大弟子分别是蔡元定、黄榦、刘爚、真德秀,他们都为传承和弘扬朱子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集成殿

内容

朱子集理学之大成,开创了一个新的经典时代,因此大殿命名为“集成殿”。集成殿是祭祀朱子的场所,是考亭书院的正殿,康熙帝评价朱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归纳了“集大成”之意。
  1.新学之规
  “五经”原为“六经”,后因《乐经》失传,始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对于夏商周以来的“六经”进行了大量整理和删述的工作,形成较为正规的经学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五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朱子对“五经”也是用功颇深,效法孔子,将宋理学家着力耕耘的《论语》《孟子》用天理本体的理论进行新注解,开宗明义,将这两篇经典与《大学》《中庸》一起编入《四书》,以定主导思想。另对“五经”中的“三经”单独阐发,独立成书,形成新经典,即“继往圣之绝学”,又开新学之规模。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史上有两大最重要的人物超越众人之上,前古是孔子,近古则是朱子。朱子所立的“四书”与孔子所编纂的“五经”一道,构成了儒家最重要的两大经典体系,即后世并称的“四书五经”。而中国文化因此被划分为两个时代,即“五经时代”和“四书时代”。
  2.祭祀群贤
  集成殿主祀朱子,从祀蔡元定、黄榦、刘爚、真德秀。殿内悬康熙四十四年(1705)为建阳朱子祠所题的“大儒世泽”匾及“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联。
  在考亭书院,配祀朱子的四大弟子,都是在传承弘扬朱子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一位是蔡元定。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谥“文节”,建阳人。精通天文、地理、历数之说,是朱子最得力的学术助手。蔡元定擅长易学、音律学,与朱子合著《易学启蒙》。清康熙帝赐“紫阳羽翼”匾。
  第二位是黄榦。黄榦(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宋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是朱子理学的正宗传人,帮助朱子完成《仪礼经传通解》的“丧礼”“祭礼”部分。朱子临终时给他留下了“吾道之托在此”的手书。朱子去世后,黄榦高度评价朱子“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确立朱子的道统地位。他是被《宋史·道学传》列为“朱氏门人”的第一人。
  第三位是刘爚。刘爚(1144—1216),字晦伯,谥“文简”,建阳人,南宋理学家,与弟弟刘炳同时受业于朱子。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左谕德。他任国子司业时,奏请宋宁宗下诏废除道学之禁,又请宁宗诏谕《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太学法定的教科书,诏颁《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太学学规。
  第四位是真德秀。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号西山,谥“文忠”,福建浦城人,南宋理学家,官至参知政事,是朱子的再传弟子。他编著的《大学衍义》是对朱子《大学章句》的系统阐发,构建了“帝王之学”的思想体系。《大学衍义》不仅为元明清时期皇族子弟和士子的必读书目,而且对朝鲜李朝和日本的学者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真德秀以经筵侍读的身份向宋理宗推介朱子学说,为解除“党禁”,树立理学正统地位做出贡献。
  小资料
  朱子入孔庙大成殿
  宋淳祐元年(1241),朱子入孔庙。明崇祯十五年(1642),朱子位列“先贤”,地位高于汉唐的儒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进入大成殿,排在“十哲”的卜商后面,东面西向。清乾隆三年(1738),升孔子弟子有若为十二哲,位在卜商之下,移朱子于西面东向。此后,孔庙内“四配十二哲”的规制确立。朱子是唯一一位非孔子嫡传弟子而入祀大成殿。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