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宿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51
颗粒名称: 止宿寮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修身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夷精舍是一所师生宿舍,吸引了来自闽、浙、赣、湘四省的学生。朱子为了欢迎学生们的到来,写了一首诗表达共同学习的决心。很多知名学者也到这里访学,包括朱子、杨万里等。止宿寮为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同时武夷山的美景也带来了短暂的身心放松。许多知名学子如詹体仁等在这里求学,尤其詹体仁成为了朱子的忠实支持者,也在家乡传播了朱子学说。他的弟子真德秀则继承并弘扬了朱子理学,为朱子学派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止宿寮

内容

止宿寮通俗地讲就是师生宿舍。据文献记载,武夷精舍创办后,影响到闽浙赣湘四省,四方学子不远千里,闻名徒步背着书匣来到这里,人数超过200余名。朱子为此还写了一首诗:“负笈何方来,今朝此同席。日用无馀功,相看俱努力。”这首诗就像精舍开学的欢迎词:“弟子们,你们来自天南地北,今天为了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大家同吃同住,刻苦学习。以后的日子里,你们要互相照应,一起努力,增进学识。”一批批著名的学者也到此访学,文献记载的就有80多人。朱子在《止宿寮·故人肯相寻》中描写了当时的情景:“故人肯相寻,共寄一茅宇。山水为留行,无劳具鸡黍。”说的是故人朋友来访武夷精舍,共处一室切磋学问,其乐融融,在这里,不需佳肴美味来招待,武夷山水就能让他们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杨万里也造访了精舍,留宿在止宿寮,把酒畅谈:“一老说谈话,诸君未要眠。开窗放山月,把酒奏溪泉。”止宿寮一方面为学者们提供了沟通的平台,学术思想在这里碰撞,孕育出新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景色秀丽的武夷山让为凡尘俗世所累的身心得到短暂的休憩,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本真”,使武夷精舍成为师生们向往的求学修身圣地。在此求学的著名弟子有蔡元定、刘爚、黄榦、詹体仁、李闳祖、叶味道等。
  小资料
  武夷精舍的特殊弟子
  詹体仁(1143-1206),字元善,宋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人。詹体仁从小勤奋好学,乾道初年,他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来到武夷精舍向朱子求学,与众多学子一同起居,一起学习,后跟随朱子走南闯北,成为朱子在学术和政治上坚定的支持者和忠诚者。朱子也非常喜欢詹体仁,简直可用“溺爱”来形容。詹体仁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注重个人品行操守,在家乡浦城兴文重教,致力传播朱子学说,学生众多。他虽然在著书立说上没有做出很大的成就,但没有辜负朱子对他的教导与期望。他的弟子真德秀“祖述朱子”,传承与弘扬朱子理学,成为继朱子之后的又一代大儒,是南宋的名相和“帝师”,为朱子理学成为朝廷官方哲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