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著书·办学·传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178
颗粒名称:
著书·办学·传道
分类号:
K820.442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是中国理学思想家,乐县的含云寺是他的读书处和讲学地。他撰写了《礼记解义》和《周易解义》,强调以义理理解经学。他的学说对后世的闽学有很大影响,培养了一批理学传承人,其中包括罗从彦。杨时的教学方法强调以身体经验和用心领悟,推崇以六经为基础。他的贡献被后人称赞和肯定。
关键词:
福建
杨时
著书
内容
将乐县的含云寺是杨时的读书处、讲学处。当时他就撰写了《礼记解义》,是他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虽然此书还不能从理学的角度去阐明“礼”就是天然之礼,是天礼的体现。
在从学程门之后,他学道、悟道逐步站在了孔孟正道上。他重读《春秋》后,能坚持以义理解经学。在《周易解义》中,他研究易学,既传承了程颐的易学义理观,又吸纳了邵雍象数易学思想,通过探求占卜本义,去推说其义理。他谈如何解易时,说:“只如乾、坤两卦,圣人尝释其义于后,是则解易之法也。”他的三传子弟朱子在《书杨龟山先生帖跋》中说:“杨、程二公论易有不同者,杨公之词平缓如此。夫二公之间,岂有所嫌疑思避而然哉?亦其德盛仁熟而自无鄙信耳。杨公于先天之学有所未讲,侧阙而不论。其不自欺又如此,尤后学之所宜取法者也。”
在《孟子义序》中,他强调:“君子之言行,无所不在道。”对《孟子》的要旨,杨时说:“《孟子》一部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有心养性,收其放收。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他还阐述了“论邪恶”“论子君”“论正心”“论君子言行”等,都有独自的见解和阐发。
建校收生,讲学布道,似乎是理学者们共有的行为处事,杨时也是以此发端,为传道东南,不遗余力。他通过建校办学,培养了一大批理学传承人,遍布八闽大地。这里可着重讲讲沙县的罗从彦,后人评价他是“承杨(时)传李(侗)启朱(熹)”,成为闽理学四大名家之一。
罗从彦到含云寺从师杨时,初学之日感到自己才疏学浅,仅三日,就惊汗浃背,谓之:“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经杨时推荐,他直赴洛阳从学程颐。杨时任萧山知县时,罗从彦竟变卖家产,徒步赴萧山,追随杨时,自己也成了理学名家。他的著作有《春秋解》《中庸说》《圣宗尊尧录》等,也与其师一样,在闽北闽西一带巡回讲学,传播、“二程”及杨时的理学思想。
杨时的好友李纲建议他到无锡办学,杨时欣然接受。在萧山知县期满后,在无锡城东购置了一处旧日房舍,改造为书院。此时,他办校讲学的目的十分明晰,就是“传道东南”,强调读书的目的就是求贤之道,像圣人那样做人,即“求仁”。他对自己的高足罗从彦说过:“今之学者,只为不知为学之方,又不知学成要何用。此事体大,须是曾着力来,方知不易。夫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闻圣贤所得之道。”“由是观之,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
他推崇以六经为本,说:“六经,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政治之成法也。其文自尧、舜历夏、商、周之学,兴衰治乱成败之迹,救敝变通,因时损益之理,皆然可考……”
他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学道重在悟”。他对罗从彦说:“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像意之表,此盖某所为者如此。”
他讲学十余年,从学者千余人,其中产生不少传道东南之名人,在倡道东南中颇有作为。如无锡的喻樗,安徽的吕本中,浙江的张九成、潘良贵,福建的胡寅、胡宏、刘勉之、李郁等。罗从彦更是出类拔萃,成为福建闽学四大家之一。
对杨时在东林书院的贡献,后人有评说。清康熙年间江南太平县题写楹联称赞:“载道而南,揭理一分殊之旨,十八年春风化雨;奉神以祀,萃仁至义尽之儒,两三朝威风祥麟。”
清代文学家归庄也为书院题联:“持正论,辟新径,独尊道统,如日月之冲天;述粹言,续绝学,递启儒宗,若江河之行地。”
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也有一诗称赞:“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者,瞻楹履阀学弥坚。”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文化漫笔、生命的开篇、朱氏家族与政和、与袁枢的文学之缘、寻找游朴、李侗:朱子的恩师等文学作品。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