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主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94
颗粒名称: 六、主宰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2
页码: 057-058
摘要: 朱子在讨论天理的本质时使用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如“当然”、“自然”、“必然”、“所以”,这些概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交换使用,并且与“不容已”和“不得不”的意思有关。然而,这种必然的意义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客观规律上的必然不同。朱子所说的“不能离”指的是无法摆脱的形式和倾向,而不是自动实现的客观必然。如果是客观规律意义上的必然,就不可能有对错之分。朱子进一步讨论了“主宰”的含义。他认为,“主”指的是不受他人影响和左右的状态,并具有稳定性和不变性。而稳定性和不变性并不意味着僵死和无变化,相反,它们是在变化中保持恒常的。朱子通过举例说明,恒常贯通于变化之中,同一是在各种差异的作用和产生中贯穿而不受其影响。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不容已

内容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朱子论及天理的本质的相关概念——“当然”、“自然”、“必然”、“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交互使用的,且都有与“不容已”和“不得不”的意思关联起来的用法。而这样一种必然的意味又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规律意义上的必然不同:
  问:“‘道不可离’,只言我不可离这道,亦还是有不能离底意思否?”曰:
  “道是不能离底。纯说是不能离,不成错行也是道!”①
  道不是自动实现的客观必然。如果是客观规律意义上的必然,就根本谈不上对错了。朱子所说的“不能离”,只能在无法摆脱的形式和倾向的意义上来理解:
  问:“‘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耳。'真、妄是于那发处别识得天理人欲之分。如何?”曰:“皆天也,言视听、思虑、动作皆是天理。其顺发出来,无非当然之理,即所谓真;其妄者,却是反乎天理者也。虽是妄,亦无非天理,只是发得不当地头。譬如一草木合在山上,此是本分,今却移在水中。其为草木固无以异,只是那地头不是。恰如‘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之意。”②
  “妄者”也是自然倾向的体现,也具有当然的形式,只是发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当羞恶时全无羞恶之心,不当羞恶处却羞恶了。以行道为志向,却以恶衣恶食为耻。羞恶之心是人普遍的自然倾向、善的具体形式之一,发错了地方,就流为恶了。
  基于对“必然”的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朱子所说的“主宰”的真正含义:
  “不窥密”,止“无测未至”。曰:“许多事都是一个心,若见得此心诚实无欺伪,方始能如此。心苟涣散无主,则心皆逐他去了,更无一个主。观此,则求放心处,全在许多事上。将许多事去拦截此心教定。”③
  “主”就是不受他者影响和左右,就有个“定”的意思。而“定”就是“不易”,也就是保持自身的同一。而“定”和“不易”又不是僵死的、无变化的,反而是在变化当中,方能恒常的。朱子论《恒卦》曰:
  恒,非一定之谓,故昼则必夜,夜而复昼;寒则必暑,暑而复寒,若一定,则不能常也。其在人,“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今日道合便从,明日不合则去。又如孟子辞齐王之金而受薛宋之馈,皆随时变易,故可以为常也。④
  恒常贯通于变易。或者说,同一是贯通在差异的不断作用和产生当中的。普遍和必然的同一,不受不断产生的差异的影响和左右。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立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