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柑之乡话金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04
颗粒名称: 金柑之乡话金柑
分类号: S666.1
页数: 6
页码: 96-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尤溪县的金柑产业,包括金柑的历史、特点、分布和栽培情况,以及尤溪县的金柑产业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尤溪县 金柑

内容

我的家乡浦城是丹桂飘香的地方,誉称“中国丹桂之乡”。尤溪是盛产金柑的地方,誉称“中国金柑之乡”。这次到尤溪采访,才知道金柑又名金橘,尤溪的金柑与浦城的金橘同宗同族,在植物分类学上都属于芸香科金柑属,但尤溪的金柑“大者如鸡卵”,可连皮带肉一起吃,而浦城用来泡桂花茶的金橘, “小者如弹丸”,只能泡茶不能吃。
  听尤溪县农业局的专家介绍,金柑在中国各地的栽培历史已有上千年,早在宋朝,它就贵为皇宫贡品,被誉为水果族中的“皇妃”。这位“皇妃”,不但天生丽质,秀色可餐,而且还能为人治病,堪称才貌双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 “金橘能下气快嗝,止渴解酲”,可见它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近代医药学发现,金柑树的叶、梗、果均可入药,尤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都有好的疗效,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生食理气补中,散寒、消食、化痰,其营养价值在柑橘类水果中名列前茅。
  素有“闽中明珠”之称的尤溪,地处靠近沿海的丘陵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壤有机质丰富,是金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理想的处所。据《《尤溪县志·物产篇》记载,尤溪种植金柑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7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在盛产金柑的八字桥乡,还流传一则有关金柑“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民间传说:说是很久以前的某一天,有闽南商贩肩挑金柑来到洪牌村水亭,停在路边叫卖。村民陈著连买半斤尝鲜,觉得好吃,便取出种籽,育成实生苗试种,没想到长势良好,其果实比闽南商贩挑来的还更可口。于是,洪牌村及邻近的洪田、洪村三个村庄农民相继引种。由于这三个村庄同有一个“洪”字,人们就把这里的金柑统称为“三洪金柑”。此后, “三洪金柑”不断向全县推而广之,且品种不断优化,终于繁育出以“果大、皮薄、色艳、味美”为四大特色的“尤溪金柑”,闻名遐迩。尤溪也与广西阳朔、江西遂川、湖南浏阳、浙江镇海并列,成为全国金柑的五大产区之一。2001年,尤溪金柑在五大产区鲜果评比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金柑之乡”。
  目前,尤溪金柑分布全县12个乡镇、60多个村,栽培面积共3.92万亩,年产量2.7万吨,鲜果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与此同时,以金柑为原料的罐头、蜜饯、果酒、果酱、果醋等产品,也陆续开发生产,深受欢迎,有的还外销到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尤溪金柑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尤溪县委、县政府始终如一地重视金柑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引导果农坚持走科技兴果之路。其中,作为主产区的管前镇、八字桥乡等,已有塘柳、九曲、洪牌等14个重点村,都建起了成百上千亩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并涌现出正地村王作炳、九曲村卓建文、后曲村吴绍桢等金柑专业种植大户。金柑,这一古代的皇家贡品,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本次采访,笔者到八字桥乡的后曲村,专程拜访金柑栽培示范户吴绍桢。那天,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停在他家门前宽敞的大埕上。迎面是一幢新盖的三层小楼,背倚郁郁葱葱的青山,空气中飘荡着花果树木特有的清香,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细看他家的小楼,门廊、客厅、餐厅、卧室和屋顶的露台,一应俱全,楼上楼下,墙壁雪白,窗明几净。我们刚在客厅里落坐,还来不及说话,主人吴绍桢就身手敏捷地端出一盘金柑请我们品尝。据说,这是今年他家里所剩的最后一些精品金柑了。我一眼望去,但见一个个又大又圆,金黄的色泽,如同阳光一般亮丽,果然名不虚传。他见我只顾忙于笔录,便接二连三地催我尝鲜。主人如此热情,盛意难却,我只好停下笔,取了一个,连皮带肉一口咬了下去。没想到那果皮又薄又脆,果肉又甜又香,满嘴蜜汁,略带微酸,还兼有恰到好处的麻辣味,其味道,甜、酸、苦、辣、麻一应俱全,难怪江浙一带的人要称它“五味果”!如此奇特而又丰富的味道,是我吃其它柑橘类水果所不曾享受到的。于是,我尝了第一个,就忍不住要尝第二个……
  我边吃边问:这么好吃的水果,你是怎么种出来的?
  答:好不好吃的关键,是品种。不一样的树,结不一样的果,这道理,连鸟都懂得。每年,它们都会专检最甜的那一棵吃,直到把它吃光为止。鸟是很聪明的啊!
  问:那怎么办?
  答:留种不成,就高位嫁接。我到别人家的果园里,和主人一棵树一棵树品尝过去,发现最甜最好吃的那一两棵,就拿来嫁接,下枝长三杈的,不动,等嫁接的新枝长成了,再把顶部慢慢锯掉,这样,也不影响母树的产量。以前不懂,以为管好施肥就行,后来从实践中摸索,才知道品种很重要,早熟晚熟时间也不一样。我在自家的果园里,通过嫁接改良品种,每年改良一小部分,五六年过后,整个苗圃的品种就都改好了。另外,本县科研单位新选育的早熟品种“金秋早”,我也补种了一批。
  问:除品种改良外,还有什么措施?
  答:大棚设施也很关键。刚开始时,我就地取材,用竹子拱起来搭棚,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棚外的树叶受冻枯黄了,棚里面的树叶还是青翠的,从此明白了大棚的好处。但这种简易大棚,虽然也能避雨、防裂果,但防寒效果有限。我们这里,每年12月10日前后,如果出现摄氏零下四度以下的低温天气,金柑更会遭受冻害,会裂果。后来,我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投入200多万元,用镀锌管取代竹子作拱棚支架,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建成80亩金柑标准化大棚种植基地,不仅能防寒防冻,沼液滴灌,还可控温控水控肥,让金柑留树保鲜,延期采收,让原本年前采收的果实延至春节前后上市,那时,顾客争先抡购,每粒金柑可卖出“鸡蛋价”呢!
  问:种了这么多年金柑,有什么酸甜苦辣?
  答:要开山种果,水和肥也很重要。早在2006年,我就在山上盖猪圈养猪,为金柑提供有机肥。接着,我再到五公里外的山下引水上山,建了水池蓄水。有肥有水,肥足水足,这样,我才能在山上扎下根来。管好果树,还要时时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每年早春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有时,暖湿气流一来,怕大棚被刮坏了,我睡不着,半夜爬起来看好几趟,发现大棚的通风口没盖上,就要赶紧爬上去盖好,否则,风拱进来,更惨。如今,我有80亩大棚基地,暂时无棚的,也还有几十亩,产品销路每年都在增多。从2013年到2014年,我靠自己打开市场,买的人多,供不应求。
  问:今后,你还有什么打算?
  答:目前,我手头财力较紧。假如有配套资金的话,我还想把镀锌管大棚改造成永久性的钢架水泥大棚,那样更牢固,就不怕台风了,每年采摘期可延长好几个月。再说,大棚盖得更高,空间更大,产量也可再上去。如果有人兴趣投资,我可以和他合作,只要投资二百万元,就可以改建二三十亩。这几年,县委书记看我做得成功,一直鼓励我创品牌,我有信心。只要把精品拿出来,就有品牌。只要有好东西,就能把人吸引过来。
  对此,吴绍祯不无自豪地说: “我的产品都有绿色食品标志,用药、用肥,都严格按照绿色标准执行。每年从9月起,我就不再用农药了,所有果实,要经得起有关部门用快速检测仪检测,保证一切正常”。说到这里,他还特别告诫笔者,每年10月,市场上都会出现一些“早熟的金柑”,那是有些果农用农药催熟的果,好看,但蒂会掉,那是不能吃的,不安全,你千万别买啊!但我这里的金柑,你尽管吃,放心好了。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来这里旅游采摘,品尝后,很喜欢,回福州后还来电话要再买,我通过物流寄送过去。由于金柑清肺,能治咳嗽,有些住医院老人也一再托人来买。以往,买我金柑的,有很多是送礼用的整卡车整卡车拉走,现在风气变了,都是个人来买。上级领导问我:产品销售有没有受影响?我说,请放心,2013年的金柑,我在山上就全卖光了。
  说着,我们走出新盖的三层小楼,到户外参观。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主人带领我们往屋后的果园走去。一路上,有猪圈,有菜地,有一群群散养的鸡鸭,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大蓄水池。原先居住的老房子前面,还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我问他多少钱买的,他淡然一笑,说“没有多少钱”,却话题一转,慢悠悠地谈起了他的创业史:2002年,我开园种果,铺路,引水,建猪圈,自种蔬菜,自养鸡鸭,直到2011年,才新盖了三层小楼,自己住,收果季节,也兼开“农家乐”,招待上山来采果的客人。转过旧屋,眼前豁然开朗,一排乳白色的大棚,依山就势,颇有气势地排列开来。大棚之外,也是一层层、一排排、一棵棵果树,翠绿挺拔,长势喜人。他所请的7个工人,正散落其间,慢悠悠地做嫁接。
  春阳柔软,天空湛蓝。我想,等果子熟了,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美景:看到的,是满山遍野的金色;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香甜;听到的,是果农们喜庆丰收的笑声……
  采访结束了,临别之前,我又问:听说女主人十分能干,今天怎么没见到?
  答:到山上为果树打顶去了!
  我问:孩子呢?
  答:两个女儿,一个高中,一个小学,都寄宿在学校。
  我能想象,在这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家庭里,作为“半边天”的女主人,她要承受双倍的艰辛,是多么了得!
  我忽然想起金柑的另一文化价值:由于它又名金橘,橘与“吉”同音,因此,人们都把它视为“大吉大利”的象征。把结果累累的金柑制成盆景,是春节期间探亲访友、贺岁拜年的最佳礼物。金光闪闪、人见人爱的它,寄寓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愿景。那么,种金柑的大户人家,也一定是最幸福最美满的家庭了。
  作为“中国金柑之乡”,尤溪人最爱金柑,而大吉大利的金柑,也不断为尤溪人争光。1997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省名优特产品优质水果柑橘类金奖。2002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又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就在本文撰写之际,又从尤溪传来喜讯: “福建尤溪金柑(新鲜水果)”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尤溪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金灿灿的金柑,再立新功,又为尤溪赢来一张金质名片,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国家级金质名片!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人物

汪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