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红 红满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03
颗粒名称: 尤溪红 红满天
分类号: TS272.5+2
页数: 5
页码: 96-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正山小种红茶的起源和福建红茶的三大工夫,即坦洋工夫、政和工夫和白琳工夫。同时,文章介绍了金骏眉红茶的诞生和刺激了福建各地红茶新品种的出现,如寿宁红茶、天山红茶、碎铜红茶、漳平水仙红茶、大田高山茶和尤溪红茶等。尤溪红茶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成为了红茶新贵。
关键词: 尤溪县 红茶 红茶工艺

内容

在世界红茶的版图上,中国红茶独领风骚;中国红茶的版图上,福建红茶首屈一指。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桐木村走出去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曾经走到了欧洲,走进了英国皇家的宫廷。,那独步世界的风采,那曾经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就如同中国的丝与瓷,成为世界文明难以企及的高峰。
  曾经的武夷山,曾经的桐木村,一次偶然,一次太平军路过,被士兵碾压和温暖过的茶青发生了质变,红茶由此诞生。往后,红茶技艺在闽北闽东流传,相继出现了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政和工夫和白琳工夫。同时,红茶制作技艺向中国各地传播,出现了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四川川红、江西宁红等等。
  在福建红茶的版图上,几百年来正山小种和闽红三大工夫独步天下,虽然偶有其他红茶品种出现,但是难与老牌红茶抗衡。进入新世纪,同样是在世界红茶的诞生地,同样是发明正山小种红茶的桐木江氏,在新时代发明了新的红茶品种“金骏眉”,将红茶推进了高档精致的时代。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受到金骏眉的刺激,在福建各地红茶新品种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闽东有寿宁红茶、天山红茶,在闽北邵武有碎铜红茶,在闽西有漳平水仙红茶,在大田有高山茶,而在闽中地区的尤溪也有一个新品种“尤溪红”一出现就吸引了茶界的注意。要说尤溪红是红茶新贵,言不为过,尤溪历史上不产红茶是事实,但是尤溪绿茶确是闻名天下,有绿茶制作悠久的历史为底蕴,尤溪再创红茶新篇章,这里面有几多传奇和故事?带着疑问和好奇,在春茶开采的季节里,笔者开始了去尤溪问茶的旅程。人们常说道,好茶出自好山水。尤溪有好茶,那是因为尤溪山水俱佳。武夷山脉的南坡与戴云山脉的北坡托举着尤溪的山水土地。武夷南坡承接着太平洋的暖流与水汽,又阻挡着北方的寒流,使得尤溪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而戴云山遮挡了东来的台风,使得尤溪风调雨顺。更重要的是,一条发源于戴云山脉的河流尤溪,在两大山脉拱卫之下蜿蜒穿过尤溪的土地汇入闽江,一路灌溉尤溪田野哺育尤溪百姓,难怪这样的风水宝地能孕育朱熹这样的先哲。
  携赢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蠡影。据尤溪的文史工作者考据,这首诗是朱熹写尤溪汤川苦竹茶(普济茶)的。汤川苦竹茶产于尤溪县汤川乡赤墓村的普济岩石,也称普济岩茶,又称苦竹茶。据考证,汤川普济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民间药茶。当年朱熹游学至汤川时,品尝了汤川苦竹茶,难以释怀。以至于朱熹高中进士后到同安任主簿,每年都托人买一些汤川的苦竹茶,以解思乡之情。
  一天,笔者慕名前往汤川寻茶,想一睹苦竹茶的真容。汤川海拔很高,公路盘旋而上,高速公路开通之前,这条公路是尤溪通往省城福州的主干道,曾经车流如梭。而今人们出行不再走这条公路,山里僻静了许多。跃上葱茏几百旋之后,到达山上的一片小平川上,车子拐进一条狭窄的村道。不久,在一个名叫赤墓的小村对面一片葱翠竹山映入眼帘。同去的汤川农技站站长张秉涯手向前一指说“苦竹茶就在那片竹林里”。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没看见茶树,倒是看见一座小庙隐映在竹林里。等到走近了,才发现一棵一棵的茶树伴生着竹子在风中摇曳。虽然清明已过,但是茶芽尚未发出,问张站长何故,站长回答,山高水冷。
  只见那苦竹茶高矮不一,枝虬叶硬,一副孤傲不逊的样子,看起来就是野生的模样。张站长说苦竹茶主要靠飞禽走兽迁播繁殖,除了人工参与零星管护外,至今还处于原生态。苦竹茶因为和竹子伴生,土地养分独特,因此茶苦。有人曾经将茶移植他处,发现那茶便不苦了。科学分析苦竹茶比普通茶叶的茶多酚含量高出千分之五,目前苦竹茶年产仅几百斤,极其珍贵。
  回到乡里,张站长泡了一泡去年的苦竹茶,闻之无香,看汤色偏褐色,不似新茶茶色碧绿。头三泡汤水极苦,但是有山野清香弥漫,好似山区的苦菜苦笋之味,难得是茶味持久,十几泡汤水之后依然甘甜。于是又记起那苦竹在竹林里憨头憨脑的倔样子,比现在市场上那些脂粉气十足的七茶八茗,这苦竹茶完全一副乡下孩子纯朴执拗的气质。于是心里理暗暗思忖,好茶啊!
  尤溪绿茶除了汤川苦竹茶,知名的还有产于海拔410米的中仙乡华口村的华口水仙茶,从清朝末年起,华口村各家各户均有产茶,每户至少产一担干茶以上。另外产自中仙乡西华村海拔约900多米的峰谷中的明山圣王茶,因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圣王茶的优良品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乾隆《尤溪县志》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二十都就是指今汤川乡赤墓村一带,二十三都指中仙乡华口、西华村一带,当地农民也有关于华口水仙茶进贡的传说。尤溪自宋代开始种茶制茶,茶品种多样,多种茶都能做出极品,在福建省茶叶优势区域中属于多茶类区。尤溪县适宜种茶的山地达20多万亩,尤溪也是福建省十大产茶县之一,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获得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尤溪绿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尤溪绿茶在传承历史、继续创新取得了成功。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尤溪茶人又紧跟时代,大胆创新,研制红茶工艺,如今,“尤溪红”逐步获得业界认可,正迎来越来越“红”的前景。
  尤溪的红茶传奇开始于一个名叫蔡宣顺的年轻人,2008年,蔡宣顺的天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五个茶叶加工厂,组成研发团队,用尤溪县面积最多的“福云6号”茶树进行加工红茶试验,获得成功。随后, “金红螺”、“玫瑰红”等红茶品牌问世,提升了茶叶品质和附加值。2011年,天顺茶叶公司承担的“曲毫制作工艺及其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三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尤溪云富茶叶有限公司也于2008年开始发展红茶, “金云富”红茶在鲜叶采摘嫩度方面十分讲究,采取单芽制作,生产工艺水平较高。2009年,在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中获得“省名茶银奖名茶”称号。
  2012年尤溪闽中茶城落成,这个坐落于尤溪县城的茶叶综合市场,集茶叶销售、物流、仓储、检测、培训、文化为一体,是目前福建中部最大的茶叶交易平台。开业当天,尤溪县政府与武夷学院签订了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如今,尤溪红茶正朝着资本化、规模化、高档化发展。尤溪红茶,正成为尤溪茶农致富的新路径。
  在尤溪闽中茶城一间茶店里,见到了尤溪红茶生产的领军人物蔡宣顺。话题从前一段流行于网络的微电影《茶约》聊起。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茶约》 “盗用”了王家卫《一代宗师》中的经典台词,而“前世”与“今生”两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却是《茶约》自己的主创。 “前世”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朱熹的玄孙朱潜高登科第,受官翰林学士赴任前与好友把茶言欢,偶遇《茶录》作者蔡襄后人蔡伊如,二人一见钟情却因伊如已定亲而无缘相守。 “今生”故事时光流转千年,杭州南宋御街,两家后人朱诺心和蔡茗在2013两宋茶文化论坛邂逅,一枚被咬碎的茶盏残片令两人追溯其先祖凄美的爱情。
  最后的画面里,男女主人公手里交接的是一盒红艳艳的“尤溪红”红茶。说起这个画面,问蔡宣顺先生,为这段广告的植入花了多少钱?蔡先生哈哈一笑,回答道:没花钱。于是便聊起来微电影《茶约》与尤溪红茶的姻缘。蔡宣顺说《茶约》是因为浙江省委组织部原部长、族亲蔡奇的牵线,他2012年回了一次老家尤溪,为了扶持家乡茶业的振兴,就介绍浙江杭州中茶所的茶叶专家来尤溪考察,为了准备向浙江专家介绍尤溪的茶叶品种,县里选送了许多厂家的红茶样品参加鉴评,结果天顺的金红螺被评为第一。后来金红螺与其它几个优秀品种被专家推荐给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由此蔡奇知道了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红茶,但是那个时候蔡奇并不知道尤溪红茶是由自家的小兄弟蔡宣顺创造研制的。后来蔡宣顺去浙江参加了几次茶界活动,有幸结识了族亲蔡奇,并向蔡奇介绍了蔡家祖上与尤溪的渊源,这个渊源就演化为了《茶约》故事的历史背景。
  这些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扶持茶商、茶农开发新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红茶深加工技术,创新特种红茶加工工艺技术试验,并在86家茶叶加工企业推广。为了打响尤溪红的品牌,尤溪县积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申报“三品”认证和QS认证,鼓励利用“朱子故里”品牌,开拓市场,在打响尤溪绿茶系列产品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尤溪红”系列产品,同时通过组织或参与省内外茶叶的各种活动,提高了“尤溪红”的知名度。在2013年度全省名优茶(春季)鉴评活动中,尤溪有46个茶样获奖,中奖率达80.7%。其中,红茶类全省名茶奖共56个, “尤溪红”获奖14个,占四分之一。
  “一直以为尤溪绿茶好,想不到尤溪红茶也这样出众!”中国茶界泰斗、百岁老人张天福亲自品鉴尤溪红茶后由衷的感叹,他欣然为尤溪红茶题词“朱子故里、绿色佳茗”。
  尤溪红,红满天。尤溪红茶作为福建红茶的后起之秀,正在谱写更加华美的乐章。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建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