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杂交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02
颗粒名称: 金黄色的杂交稻
分类号: S511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水稻界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刘文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水稻界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袁隆平和谢华安等人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刘文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他的不割叶不剥苞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光身杂交稻双籽3籽杂交稻新型稻种研究等。
关键词: 尤溪县 杂交稻

内容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饥荒,呈现了饿殍遍野的惨烈景象。于是我们的先民总结出“民以食为天”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使人们对这个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为全党重中之重的工作,把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在中国水稻界,出现了3位硕果累累的功勋。袁隆平和谢华安,都是杂交水稻领域的领军人物,袁隆平获得“杂交水稻之父”的殊荣,谢华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母”。刘文炳也是杂交水稻领域的佼佼者,被称之为“杂交水稻之子”。他经历了中国水稻高杆改矮杆,常规稻改杂交稻和仍在进行的超级杂交稻的3次绿色革命。他取得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光身杂交稻双籽3籽杂交稻新型稻种研究等重大技术的新突破,在国际领域居领先地位。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与刘文炳有着比较多的交往。无论是在管前良种生化研究所,还是在他的育种基地,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果获福建省人民政府1988年粮食丰收奖二等奖, “杂交水稻不割叶不剥苞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获1989年福建星火奖二等奖, “杂交水稻不割叶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获1991年度国家星火奖三等奖,1992年,他的科研成果荣获第二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被誉为“杂交水稻制种奇迹”。他先后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30多项,他主持选育以及引进审定21个品种,技术鉴定不育系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12个,他选育的杂交稻“D优63”荣获四川省1988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杂交稻“D奇宝优527”获福建省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刘文炳首先提出超级稻创新水稻世界单产记录的四大系统工程新论述,实现自选的3个超高产杂交稻“II优6号”、 “II优28”、 “II优4886”均创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夺得水稻界奥运会的“三连冠”,实现了稻田里的“超级梦想”。
  2010年,刘文炳的团队经过20年艰苦攻关,自主创新育成世界首创的6个优高新型稻种。他采用聚复交改良保持系转育的光身新不育系“光育8A”,配组选育两个高产优质光身杂交稻新型稻种“光育8优168”和“光育8优379”,克服“光育A“柱头小、 “光育7A”播始穗短、制种产量低、 “只选育出早熟组合、结实率偏低、二度灌浆”三大缺陷难题,实现“早、中、晚熟期”配套,被誉为“籼稻的粒型、粳稻的品味、中国的泰米”,取得光身杂交稻选育的重大突破,经福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和国际联机检索,光身杂交稻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打破水稻单产世界纪录,刘文炳不辞劳苦,千里迢迢赴云南栽培超级稻,终于创造了单产超千公斤的世界新纪录;为了生产出“超泰米”,刘文炳呕心沥血,创办了加工“超泰米”的企业,为生产优质稻米做出了贡献。鉴于刘文炳的杰出业绩,他荣获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连续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第十届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等吉尼斯“三大奖”。2011年,他登上了大世界吉尼斯“风云人物”榜,成为中国水稻育种界唯一得此殊荣的育种家。
  尤溪,除了刘文炳培育的杂交水稻享誉世界外,再生稻也遐迩闻名。尤溪的再生稻,是1988年引进的,经历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等阶段,迄今已有26年的历史。全县累计推广面积188.96万亩,成功面积156.03万亩,成功率为88.82%,再生稻平均亩产256.2公斤,总产量3996.21万公斤。多年来,尤溪县常年推广再生稻10万亩左右,自1991年以来,先后7次打破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一片又一片的稻花,在尤溪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飘香。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