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94
颗粒名称: 虚实传说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尤溪传承了许多关于朱熹的传说,这些传说传承至今,展现了尤溪人对朱熹的崇拜和敬仰。其中包括朱子问天、通读《孝经》、沙洲画卦和半亩方塘二度桃等传说。这些传说见证了朱熹从小聪明睿智的一面,以及他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尤溪乡人将朱熹及其文化业绩铭记于心,而当朱熹逝世时,辛弃疾和陆游等文豪志士对他的哀悼与纪念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
关键词: 尤溪县 朱熹 传说

内容

传说也是一种传承,它多数来自民间,因此更富有生命力。关于朱熹在尤溪的诸多传说,虚虚实实,代代相传,足见尤溪人对这位先哲的崇仰与膜拜。
  朱子出生的奇火轶闻,那确是天降吉兆。
  朱熹4岁时,其父朱松带他在院子里游玩,指着头顶湛蓝的天空告诉他: “此天也!”想不到朱熹应声而问: “天之上为何物?”朱松无言以对。这就是著名的“朱子问天”故事。朱熹的聪颖智慧,自小便见端倪。
  《孝经》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经书,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朱熹5岁入学,8岁通《孝经》大义,在《孝经》上写下“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尤溪郑氏宅馆前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片沙洲,一天,朱熹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其他孩子正打打闹闹,小朱熹却悄悄在沙滩上用手指写写画画,人们走近一看,原来画的是八卦符号,众皆称奇,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沙洲画卦”。
  朱熹6岁那年的一个春晨,朱松在半亩方塘边,为满园桃花所吸引,便瞩朱熹抄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笔误,将“桃”写成“挑”,朱松批评他,他即主动提出再写一千个“桃”字,此时忽然风雨大作,把一园桃花全打落在地。待朱熹写完千字“桃”,满园桃花却又重新开放,这就是“半亩方塘二度桃”的奇闻。
  近800多年来,尤溪乡人记住朱熹和他的种种传奇,全民族记住朱熹山高水长的文化业绩。难怪,当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中黯然长逝,作文祭奠最为真挚沉痛的,便是一代文豪志士辛弃疾和陆游——辛弃疾哀哀哭奠: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陆游声泪俱下:“某有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