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93
颗粒名称: 源远流长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69-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尤溪的文化传承和贡献,包括重农思想、兴文重教、文学创作等方面。文章指出,朱熹在尤溪的教化之功,包括用理论和实践去弘扬重农务本精神,鼓励绿化等,给尤溪人打下了深深烙印。同时,朱熹在尤溪的兴文重教,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使得尤溪的私塾、书馆、书学遍布城乡,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颂暮弦,洋洋盈耳。此外,朱熹也是史上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其诗作1200多首,其中取材尤溪创作的《观书有感二首》等作品,足以让他名扬千秋。文章还介绍了尤溪历代多有登科第功名者,以及朱熹在尤溪的清廉为政、循理守礼、忠孝爱亲方面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朱熹 尤溪县 伟人

内容

朱熹对尤溪的文化传承是潜移默化的。
  据《崇祯尤溪县志》载: “尤溪,万山之中,重岗复岭。重林茂树,岚风阴翳,旧称山洞。土瘠收薄,洞民多负气剽悍。后,晦翁生于其地,以化诲之,士遂知学……向之剽悍者遂守分耕樵,风俗日变矣。”足见朱熹的教化之功。
  朱熹在尤溪的教化,首先是他不仅用理论,而且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去弘扬重农务本精神。《朱熹集》中的三篇《劝农文》,一再谆谆劝勉乡民,要不违农时从事农业生产、加强田间管理、兴修陂塘水利、多种桑柘麻苎、养蚕织纺、保护耕牛等等,还鼓励绿化: “多取小木,连本栽种,以时浇灌,务令青活。庶几数年之后,山势崇深。”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朱熹的重农思想,给尤溪人打下了深深烙印,从此,尤溪男耕女织、族无游民,“衣食由此充,盈余由此始”。
  朱熹在尤溪更重大的贡献是兴文重教。作为集儒家之大成的教育家,朱熹把培养“圣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他认为“圣人”的素质,就是明人伦、重孝悌、仁义礼智、修身齐家。朱熹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当然也影响着他衔环落草之地尤溪。为此,自南宋以来,尤溪的私塾、书馆、书学遍布城乡, “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颂暮弦,洋洋盈耳。”难怪尤溪历代多有登科第功名者,据《八闽通志》载:宋代有进士76人,元代有进士4人,明代有进士17人,清代有进士1人、举人33人、贡生638人。
  朱熹也是史上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只是为他理学盛名所遮掩。朱熹留给后世篇帙浩繁的各类作品,仅诗作就有1200多首。其实,就他取材尤溪创作的《观书有感二首》,便足以让他名扬千秋。纪晓岚说: “宋五子中,惟文公诗学功候为深。”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的大诗人”。朱熹写尤溪的相关诗文,散见各种典籍,至今可查的,也就是20篇左右,这在他的诗文世界里可谓沧海一粟,但他倡导的诗风,却荫庇了世世代代尤溪学子。因此,尤溪人一向崇尚诗文,仅县志所载,自宋以下,除周谞、朱松、朱熹以外,还有郭居敬、杨彩、田项、赵璧、邱三捷、林兰芳、蔡谦、李文朴、王尊等一批知名诗人。现当代诗人和著述就更为丰富,如陈华棠的《韵律例对》《海燕居诗词选》,陈长根的《朱熹诗选365鉴赏》《朱子行迹传》,黄清奇的《尤溪诗词选注》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至于朱熹在尤溪的清廉为政、循理守礼、忠孝爱亲方面的文化传承,那都是春雨润物、岁岁年年、家喻户晓的。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