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家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81
颗粒名称: 家父·家教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39-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的家乡和家世,以及他的父亲朱松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文章强调了朱熹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并表现出穷追深思的秉赋和对思考的热爱,这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关键词: 朱熹 儒家思想 穷追深思

内容

熹父朱松。
  家世到他时,已衰落至极。他要想使家人过殷实的日子,乃至于重回先祖那时,为一方富豪,抑或走进仕途,得以腾达,他必须绝地崛起。
  他进士出身,到尤溪县当县尉,才有此后移居尤溪,住在好友郑安道馆舍,朱熹在此出生。
  朱松自然深受儒学哺育,为人处事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他从小苦读经书,胸藏经邦治国之道,可生不逢时,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儒学已式微,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交织;道德伦丧,信仰断裂,心理失范。从靖康元年开始,朝廷就在逃跑和挨打中维持。百姓也得跟着颠沛流离,朱松就数度携家小,或躲居寺庙,或逃往深山……国家离乱,抱负压抑,丧子之痛,使朱松沮丧。从此,他把精力都放在小儿子身上,他相信那位山人的预言: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子,便是孔夫子”。
  一个中秋夜,父子在庭院仰望天空,朱松告诉儿子: “头上是天。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和星星。还有雷雨和闪电。”朱熹冷不丁地问: “天之上有何物?”朱松大为惊讶,稚子能问这么大,这么深的问题!后来朱松在《中秋赏月》中记叙了这难忘的夜晚: “……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可见,朱熹自幼就有穷追深思的秉赋。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乐爱国,在福建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朱熹》的文章,笔者对文中最中意的是,乐教授说,朱熹像牛顿一样爱思考。在《《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不就与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相类? “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在今天几乎是基本常识, “沧海桑田”嘛!
  “千字桃”又是一则佳话,表现出小朱熹的勤奋、执著。相传一个仲春时节,满园桃花盛开,父子欣喜赏花。朱松口念唐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汲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的七言绝句《汪伦》的后两句,要朱熹抄写。朱熹很快写就,送到父亲面前。朱松说,字写得不错,有长进。却点了点“挑”字: “心正字正,心不正字不正啊!”朱熹一看,原来是自己把“桃”字写成“挑”字,他听了父亲讲解的那首唐诗。知道自己人在案旁,心在窗外,就请求再写一千个“桃”字。
  窗外风雨大作,把满园桃花打落,一片狼藉。当他写完了一千个“桃”字时,天气忽然开朗,满园桃花复开,一片灿烂,人们说这是对朱熹勤学苦练的褒扬。一段佳话,传说至今。
  朱松见小儿聪慧,4岁就让朱熹读《孝经》,小儿哪懂?但让他知道“孝”是什么。慢慢地,朱熹懂了,才能写出“不若是,非人也”的体会;5岁就送他入学堂,还赋诗《送五二郎读书诗》相送勉励。
  朱松是朱熹的启蒙老师,他亲自督课讲授,对朱熹进行系统的经、书教育,并结合当时的现实,进行讲解。
  父亲还为他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大儒,为他授课,使其所接受的教育有雄厚的积累。如刑部侍郎杨由义,出使金营不跪拜金帅,全节而归,给予了朱熹忠君爱国的身教。他让朱熹读老儒尹焞的《论语解》,成了朱熹解读《论语》的入门。
  朱松也注重《论语》学的传授,但他最重《春秋》一经。他认为:一是它的“尊王攘夷”,可以名正言顺地攘斥异族入侵。二是它倡导的“君臣父子大论大法”可以整顿业已败坏的封建纲常。朱熹正是从朱松传授的《春秋》学中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
  朱松对朱熹特别注意忠孝节义教育,他抄录了黄山谷《令时五观》,题了三句赞语: “知耻可以养德,知分可以养福,知节可以养气”,这可以视之为教育朱熹的思想道德准绳,为朱熹立下了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朱松竭尽全力地、时时处处地用儒家的忠孝节义、道德文章去熏陶启迪朱熹,意在激励朱熹树立奋勇为国的思想,期望朱熹长大后能为大宋中兴尽忠效力;他为朱熹谈说了《昆阳赋》并题字,朱熹把手书珍藏到老,晚年还作跋回忆: “绍兴庚申,熹年十一岁,先君罢官行朝,来寓建阳(应是建瓯),登高在氏之居,暇日手书此赋以授熹,为说古今兴亡成败大致,慨然久之。……”
  儒家忠孝节义的圣训贤传,在朱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少小开始读《孟子》,深为吸引,立志要当“圣人”,后当他自己回忆这个读书感受时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而今方觉得难。”
  由于良好的教育,使朱熹积累了相当雄厚的儒学基础,为日后的“四书”、 “五经”等成就,奠定了指导思想。学识基础、学养储备,使“四书”成为经典,被朝廷定为全国科考教科书。直至当代,这些经典都还发挥着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楚辞集注》作为国礼赠送给时任日本国首相的田中角荣;夫子的《《朱子家训》至今也都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处事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已,勿妒贤而嫉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从之”……都仍脍炙人口,备受提倡。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