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交通事业带来迅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尤溪》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74
颗粒名称: 改革开放为交通事业带来迅速发展
分类号: F512.75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尤溪县交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尤溪县 交通发展 公路

内容

群山,深涧,峻岩,小径。挑担者在山路中跋涉——这是解放前尤溪县陆上交通的缩影。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1956年2月,尤溪县交通局成立,统筹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事项。1958年,随着沙尤公路(沙县—尤溪)建成通车,尤溪县才结束没有公路的历史,自沙尤公路建成通车至改革开放之前,尤溪交通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需要。公路中等级低、路面窄、弯道多,航道通航也不顺畅,这些都是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向一个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
  1986年至2005年,20年间尤溪县的公路运输发展最为迅猛,变化也最为深刻。1986年以前,尤溪县的公路运输基本是国有和集体所有专业运输企业的一统天下,极少个体经营运输车辆。1986年,全县仅有26辆个体运输汽车。20世纪90年代,尤溪县的汽车专业运输业已形成了以个体和民营运输企业经营为主、国有控股运输企业为龙头、股份合作联营运输企业为发展方向的崭新局面。为适应运输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也适时地不断作出调整,国有控股运输企业一改客货兼营为客运专营,不同体制的运输企业变独家经营为联合经营,客运企业改大型客车,少班次经营中小型客车改为多班次经营。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使得全县的客运业和物流业得以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从事专业旅客运输的企业有4个,专业汽车货物运输企业有9个,年客运量215.55万人,客运周转量13155.87万人公里,分别比1986年增长49.28%和140.65%;年货运量526.82万吨,货运周转42772.55万吨公里,分别比1986年增长23倍和31倍。
  在运输体制的变革中,尤溪县原有的林业、供销、粮食、化肥等专业运输车队,逐渐退出运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物流业的崛起。2005年,尤溪县的物流业呈现出个体工商业主自行进货、生产企业直接为经销商送货、企业和商户自备车辆发送货物的多元货运并存的社会化服务新局面。
  伴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尤溪县城的市内交通逐渐公交化,乡镇运输企业始发运营逐步自主化,车辆维修保养服务日渐多元化。社会化的交通服务网络日趋完善。人们不再为出行、运货而烦恼,交通的“先行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尤溪县于2010年初被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全省推广农村客运“村村通”三个试点县之一以来,在福建省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下,于2010年11月顺利实现了农村客运村村通,全县250个建制村全部通上客运班车。农民盼望已久的“班车进村”的愿望终于实现,一个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尤溪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公路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强化路政监管,及时清理公路路障,维护好路产路权,坚持抓投入、抓落实、抓考核,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建好一条,养好一条,造福一方”尤溪县的这一做法,获得了福建省、三明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知识出处

走进尤溪

《走进尤溪》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入32篇作品,包括新闻访谈、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随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尤溪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和朱子文化,并侧重表现了尤溪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尤溪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