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学中“气”的思想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460
颗粒名称: 朱熹理学中“气”的思想研究
其他题名: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编号:18CZX028)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23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气”论的发展与创新,并以朱熹理学中的“气”的思想为重点研究对象。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是,“气”论在古代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哲学的基础性话语之一。同时,“气”论在哲学史上的演变和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使得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1949年以后,由于中国哲学界对唯物主义的重视,“气”论的研究有很大的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中的“气”的思想,并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思想研究

内容

“气”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源远流长,代有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关于“气”的具体阐发。
  本课题之所以选择研究“气”论,并以“朱熹理学中‘气’的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气”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是中国哲学的基础性话语,关于“气”的一些理念,为许多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共同分享,并深入民间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今天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不能忽略对“气”的意义的发掘。第二,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哲学界对唯物主义的重视,“气”论的研究有很大的推进,而晚近的中国哲学研究则不太重视“气”的思想的发掘,“气”论的研究成果不多,加之1949年以后的“气”论研究有一定的教条主义倾向,机械地使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气”,导致“气”论当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诠释。第三,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深刻地影响南宋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按照学者们的一般认识,“理”和“气”是朱熹思想的两个基本支柱,虽然“理”在朱熹哲学思想中的地位是根源性的、不可动摇的,但“气”在其思想中的位置同样不可忽视,“理”必须通过“气”才能具体化,以往对朱熹“气”的思想的研究,多在“理”“气”关系这一大前提下展开,对于“气”则少专门研究,即使如《“气”的思想》这样以“气”为主题进行研究的著作,在讨论朱熹“气”的思想时,依旧集中于探讨“理”“气”关系。但是,如果我们不对朱子思想中的“气”做一全面澄清,就很难进一步理解“理”“气”诸关系。本研究将重点转向朱子思想中的“气”,希望对朱子“气”的思想做一些厘清,在以“气”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理”“气”关系。朱熹对“气”的诸多方面有着细致的诠释,吸收了先秦以来“气论”的主要内容并集大成,理解朱熹对“气”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气”论的一般内容。第四,朱熹“气”论当中的一些思想,直接影响了南宋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其“气”的思想当中的一些张力,构成了明清思想转化的逻辑基础。第五,朱熹的“气”的思想与他的生命观、身体观、工夫论息息相关,而这些都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克服个人主义的生命观、身体观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加强当代中国人的自我修养。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金刚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