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持敬”思想探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442
颗粒名称: 朱熹“持敬”思想探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中特别注重“敬”的修养工夫。朱熹的“持敬”思想是在发展了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其他程门弟子的观点,融汇各家之长。以“畏”释“敬”是朱熹“持敬”思想的一大特色,外在的“整齐严肃”也是“持敬”的表现。朱熹的“持敬”思想对南宋以后的其他思想家产生了影响,并对日本和朝鲜哲学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朱熹 持敬 思想探究

内容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兼采佛、道两家思想,形成了庞大的哲学体系。在其哲学思想之中,他特别注重“敬”的修养工夫,把“敬”提到了极高的地位。论文首先梳理了“敬”思想的历史渊源。早在西周时期“敬”就用来表示人们由“天命靡常”而引发的忧患意识。到春秋时期,孔子把“敬”扩展到日常行为之中以及家庭伦理领域,具有了道德规范的意义。总体来说,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对“敬”的探讨内涵较为宽泛,而且大多向外。到宋明时期二程开始把“敬”上升到心性修养领域。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整合湖湘学派的动察路线与道南学派的主静路线,发展“敬”的修养工夫,形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持敬”说。其次,论文对朱熹“持敬”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朱熹的“持敬”思想是在发展了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其他程门弟子的观点,融汇各家之长。以“畏”释“敬”是朱熹“持敬”思想的一大特色,“持敬”还表现在内在的“主一无适”“收敛其心不容一物”和“常惺惺”,以及外在的“整齐严肃”。此外,论文还分析了“敬”与“义”“诚”等其他范畴的关系。再次,在对朱熹“持敬”的作用考察方面,主要从涵养致知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在人的一生中,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敬”,不仅注重已发时的“持敬”,更强调未发时的“持敬”。未发时的持敬涵养是为已发时穷理致知做准备,奠定基础。没有未发时的“持敬”,会妨碍人对事物之理的认识,同时,格物致知的过程也离不开“敬”的作用。保持“敬”的精神才可以实现“穷天理”的目的,以此到人们格物、致知、涵养、知行的方方面面。最后,论文分析了朱熹“持敬”思想的影响及当代价值。它不仅影响了南宋以后的其他思想家,而且随着朱熹思想的传播,对日本和朝鲜哲学的发展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现代社会来看,朱熹的“持敬”思想彰显了人的道德自觉,告诫人们随时随事保持敬畏精神,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对当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很有借鉴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月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