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语集注》中的“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57
颗粒名称: 朱熹《论语集注》中的“道”论
其他题名: 兼论“道”与“理”的异同关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53
摘要: 本文指出学界对朱熹哲学多以“理”为中心,忽略了对“道”的论述。作者从《论语集注》切入,探讨朱熹对“道”的诠释,并指出“道”与“理”的异同。研究发现,朱熹将“道”分为三层含义:作为“事物当然之理”、道之体、“逝者如斯夫”言道之体,以及“吾道一以贯之”言道之体用。
关键词: 朱熹哲学 道之体用 诠释

内容

《哲学动态》2017年第2期
  学界阐述朱熹哲学,多以“理”为中心,着重讨论朱熹的理气论,而往往忽略了朱熹对“道”的论述。事实上,朱熹对“道”有很精微的阐释,其含义也与“理”有所不同。论文从《论语集注》切入,探讨朱熹对“道”的诠释,以及“道”与“理”的异同,并指出,朱熹将“道”析为三层含义:以“道”为“事物当然之理”、以“逝者如斯夫”言道之体、以“吾道一以贯之”言道之体用。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乐爱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