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儒教在东亚的地位的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624
颗粒名称: 朝鲜儒教在东亚的地位的研究
其他题名: 日本朱子学重大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3242009)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259-262
摘要: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五年的国际研究项目,旨在将朝鲜儒教研究置于广泛的东亚儒教研究之中,克服迄今为止朝鲜儒教研究的缺陷和问题。该研究由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汇聚了日本国内外的朝鲜儒教研究者,包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地的著名研究者。本研究旨在改变过去封闭的朝鲜儒教研究状态,将它作为“东亚思想史研究”的一环来认识,以期实现开放性的研究,展开学术对话。
关键词: 朝鲜儒教 东亚 地位

内容

本研究是受到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事业基础研究(A)的认定,为期5年(2011—2015年)的国际研究项目。本研究将朝鲜儒教研究置于广泛的东亚儒教研究之中,旨在克服迄今为止朝鲜儒教研究的缺陷与问题。
  本研究的特征可以归结为:(1)本研究不仅汇聚了日本国内的朝鲜儒教研究者,而且一批韩国、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的著名研究者也参与进来,可谓现阶段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2)本研究吸纳了一批以朝鲜儒教、中国思想、日本思想为对象的学者参与进来,站在多角度的立场探讨朝鲜儒教的特征和地位,力求改变日本过去的、封闭的朝鲜儒教研究之状态,将它作为“东亚思想史研究”的一环来认识,以期实现开放性的研究,展开学术对话。
  一、本研究的学术背景和
  问题意识
  本研究的主持人井上厚史一直以来就以李退溪为中心,展开了朝鲜儒教思想的研究,现阶段正准备出版以李退溪为对象的研究著作。在这之前,日本国内出现了阿部吉雄《日本朱子学和朝鲜》(1965年)、高桥进《李退溪和敬的哲学》(1985年)的为数不多的先行研究,可以说那一时期日本国内几乎没有朝鲜儒教的研究者。井上厚史通过参加日本国内的朝鲜史研究会、韩国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从而结识了日本国内的朝鲜儒教研究学者,并通过于2007—2009年实施的科研基础研究(B)“东亚文明的冲突和‘天’的观念的变迁”(研究课题编号:19320020、2007—2009年度)的共同研究,深刻了解到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朝鲜儒教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了一个显性研究。
  不过,东亚国家一方面越来越重视朝鲜儒教的研究,一方面却存在了彼此相互孤立、不进行学术对话的问题,对此,井上厚史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的疑问:(1)迄今为止,研究韩国的学者通过以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为代表的学术会议,积极与日本筑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台湾大学等一道举行国际研讨会,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研讨会的重点不过是将韩国人的通论拓展到海外而已;(2)韩国研究者的专著极少被介绍到海外,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半是局限在了朝鲜文字的世界之中,海外几乎没有充分探讨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之机会;(3)不必说韩国,即便是日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研究者,大多是基于各自的兴趣来进行研究,而未充分参考彼此的研究成果,处在了一个各自孤立的状况之下。
  因此,为了打破这样的研究状况,有必要将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朝鲜儒教研究者凝聚在一起,拓展研究空间,加强学术对话,客观冷静地展开朝鲜儒教的研究。与此同时,为了阐明朝鲜儒教的特征,就要突破儒教的局限,将它置于一个包容了佛教、道教、神道教、国学等的东亚思想史研究之中来加以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以日本大学为据点,不仅召集日本国内外的朝鲜儒教研究者,还积极招徕跨学科领域的学者加入进来,力图以本研究为朝鲜儒教研究的新起点,引导学术间的对话,开创广阔的研究空间。
  日本国内研究者:
  井上厚史(朝鲜儒教、日本思想)
  权纯哲(朝鲜儒教、日本近代思想)
  中纯夫(朝鲜儒教、中国哲学)
  边英浩(朝鲜儒教、政治思想)
  刑东风(中国佛教、日本佛教)
  李晓东(日本政治思想、中国近代思想)
  木村纯二(日本思想、伦理学)
  吉田真树(日本思想、伦理学)
  海外研究者:
  李明辉(台湾“中央研究院”)
  林月惠(台湾“中央研究院”)
  陈来(清华大学)
  黄敏浩(香港科技大学)
  崔在穆(韩国岭南大学)
  高熙卓(韩国延世大学)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相互介绍迄今为止各国或者各地域的朝鲜儒教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点,通过反复的答疑与批判性的讨论,加深相互理解,致力于形成共同的分析视点。其次,充分利用五年的研究时间,邀请该研究领域或其他领域的专家,举行专题讨论会,反复推动学术讨论,不断累积讨论重点。
  基于这样的推进模式,本研究来尝试树立朝鲜儒教在东亚的位置:
  (1)“朝鲜性理学”可谓是朝鲜儒教的代名词。本研究以代表性儒学家李退溪的《天命图说》、《圣学十图》、《朱子书节要》、《自省录》,李栗谷的《击蒙要诀》、《圣学辑要》等著作的文本分析为中心来研究“朝鲜性理学”,并进一步将涉及岭南学派、畿湖学派的一批儒学家纳入到研究的范畴之内。与此同时,借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宋明理学研究者的比较研究,来综合阐明朝鲜“性理学”的基本特征。
  (2)“朝鲜实学”代表了朝鲜后期儒教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以李星湖的《星湖僿説》,丁若镛的《论语古今注》、《牧民心书》、《经世意表》等的文本分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思想的阐释,并借之与黄宗羲的经世济民思想、太宰春台为代表的日本“政治家”的儒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朝鲜实学的基本特征。
  (3)以郑齐斗为首的“朝鲜阳明学”研究。本研究以江华阳明学派的儒学家的文本分析为中心,通过与中国阳明学、日本阳明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来阐明朝鲜阳明学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并进一步验证19世纪东亚“阳明学”的普及对东亚各国的近代化所带来的影响。
  (4)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朝鲜初期的儒教曾受到佛教禅宗的巨大影响,且保持了贯彻重视真德秀的《心经(附注)》的传统。在此,通过与中国佛教禅宗、道教,日本的古学派儒学、神道、国学的比较研究,来确立“东亚思想史”上的朝鲜儒教的地位。
  三、本研究的学术特色与预期意义
  本研究以研究资源的共有化和问题意识的尖锐化为平台,力图为东亚各国孤立状态下的朝鲜儒教研究提供一个汇聚各国前沿学者,积极展开自由讨论的空间。迄今为止,尽管我们曾采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过了这样的综合性的尝试,但是皆只是匆匆结束,未及深入。如今,韩国与中国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迅速发展,但是日本、台湾、香港研究者极少加入,更不曾出现一个众多学者展开共同研究,形成学术共识的迹象。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朝鲜儒教研究的高涨,并试图改变各自为阵、缺乏对话的困境。迄今为止的研究之中,几乎完全是站在朱子学(性理学)的立场来把握朝鲜儒教的整体形象,几乎没有将“实学”和“阳明学”纳入到研究的大视野之中,几乎没有将之与中国禅教、日本国学来展开比较性的研究,因此,发掘朝鲜儒教内涵的可能性,寻找东亚思想史的共同点,也就成为了过去研究的缺陷之所在。
  本研究最后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日本在东亚的朝鲜儒教研究之中处在了最为落后的地位。在过去的阿部吉雄和高桥进的研究之后,日本的朝鲜儒教研究陷入了停滞。在此期间,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的朝鲜儒教研究发展了起来,且接连出版专著,极为活跃。日本的朝鲜儒教研究处于了落后地位,且极可能引起日本研究者在东亚思想史研究之中陷入孤立的重大事态。即便是为了提升日本国内的研究水平,本研究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四、实施状况
  2011年夏,井上厚史主持岛根县立大学的全体会议,通过彼此介绍与自由对话,就今后如何展开研究而交换意见,确认:(1)以朝鲜儒教先驱性研究的前辈学人为邀请对象,举行纪念演讲活动,围绕迄今为止的朝鲜儒教研究与方法展开讨论;(2)为了把握朝鲜儒教的特征,探讨朝鲜王朝建立之际,朱子学是在什么样的体制之下传入朝鲜,以期加深理解。与此同时,展开朝鲜儒教与中国明王朝的朱子学、日本江户幕府的朱子学的比较研究,来进行综合性的考察;(3)日本的儒学研究注重“理气论”的理论性考察。为了把握朝鲜儒教的特征,有必要理解《朱子家礼》的接受过程。
  基于这一方针,2012年夏,在弘前大学以“朝鲜前期的儒教思想”(其一)为主题,邀请山内弘一先生(上智大学)举行了以“日本的儒教研究成果分析及展望”为题的纪念演讲,并追加了一系列的研究发表和学术讨论:(1)夫南哲(韩国·灵山大学)“朝鲜建国期间的儒教和政治”;(2)木村拓(东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部)“朝鲜王朝的对明事大主义——以繁荣的侯国而自居”;(3)吉原裕一(国士馆大学)“江户幕府的建国神话”;(4)伊东贵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清朝的儒教与自我正当化的逻辑——清朝的王权理论和明清交替的影响”;(5)李元泽(韩国·延世大学)“十七世纪朝鲜的服制礼颂及其内涵”;(6)张东宇(韩国·延世大学)“朝鲜儒学家的《朱子家礼》研究”。
  在这之后,为了进行学术交流,本研究在厦门大学举行专题讨论会(work shop),邀请了一批学者进行了学术讨论:(1)高令印:李退溪儒学研究;(2)朱人求:朱子学研究;(3)张品端:朱子与武夷山;(4)吴光辉:日本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专题讨论会之后,经张品端陪同,本课题组访问了武夷山的武夷学院,参观了朱子遗迹,万分激动。
  2012年冬,本研究于爱媛大学举行了以“朝鲜前期的儒教思想”(其二)为主题的研究会。首先,由李明辉先生做了以“比较视野下的韩国儒学研究——脉络化和去脉络化”为题的纪念演讲,之后进行了研究发表和自由讨论:(1)田世民(台湾·淡江大学)“近世日本的‘礼’的接受”;(2)板东洋介(东京女子大学·客座)“近世日本的‘敬’学说的接受和展开——前期”;(3)刑东风(爱媛大学)“禅宗对于《太极图说》的影响”;(4)高熙卓(韩国·延世大学)“日本视野下的朝鲜朱子学”;(5)边英浩(都留文科大学)“李退溪和李栗谷——站在共同(公共福祉)的视点”;(6)朱人求(中国·厦门大学)“真德秀《心经》与韩国儒学”;(7)井上厚史“李退溪的敬说的特征——朱子后学的敬说的系谱学”;(8)高令印(中国·厦门大学名誉教授)“退溪学在朱子学的文化价值”;(9)张品端(中国·武夷学院)“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发展”。
   通过迄今为止的研究会和专题讨论会,本研究渐渐刻画出了东亚儒学之中的朝鲜儒学的基本特征。接下来的一年(2013年),计划将以“朝鲜实学的特征”为主题开展两次研究会、专题研究会、知名学者的纪念演讲会。
  井上厚史:
  【主要著作】
   (共著)《高校倫理からの哲学3正義とは》,岩波书店,2012
  (共著)《西周と日本の近代》,ペりかん社,2005
  (共著)《歴史の中の“在日”》,藤原书店,2005
  【译著】 河宇凤《朝鮮実学者の見た近世日本》,ペりかん社,2001
  【代表性治文】 《李退渓の“誠”と王陽明の“誠’’ー二人の思想の異同をめぐって一》(島根県立大学北東アジア地域研究センター《北東アジア研究》第21号、pp.1~21,2011年3月)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李退渓研究の系譜学ー阿部吉雄・高橋進の学説の研討を中心に一》(島根県立大学総合政策学会《総合政策論叢》第18号、pp.61~83,2010年3月)
  (作者単位:日本岛根县立大学)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增芳
责任者
吴光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