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际村的风土人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33
颗粒名称: 领悟际村的风土人情
分类号: K892
页数: 5
页码: 323-32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房道镇际村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杨荣的故里、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杨达卿纪念堂、清白堂等,其中提到了杨震的廉政故事和杨荣的功绩。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赞扬杨震“四知”拒金的话,强调了杨震的清廉作风。
关键词: 领悟际村 风土人情

内容

房道镇际村风光旖旎,理学文化博大精深,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明代重臣,大学士杨荣的故里,也是建瓯最著名的“绿海林都”。
  房道镇际村位于建瓯市西南部,有六个自然村,780多户,总人口3200多人,土地总面积34016亩,林业用地面积28906亩,其中:林分面积16321亩,竹林地面积11149亩,未成林地面积1021亩,迹地面积41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1%,林木绿化率名列全市前茅,有被誉为“鸟的天堂,树的王国,昆虫的世界,森林的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万木林。完整的生态环境,对发展森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优势,也有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深厚人文基础,这是一个生态的家园。
  在际村树口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明代、复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木制牌坊,这座按照封建社会皇帝御封的双层结构规格建造的一座木质建筑,没有使用一个钉子,全部用榫头对接,呈南北走向,通高10米,宽16.2米,进深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柱,重檐歇山顶,上竖书“登瀛”二字,下侧梁坊横向书写“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七代尚书第,伯逊,达方、士美,杨荣,公,仕仪,目公”等字,为明代皇帝英宗朱祁镇于公元1440年杨荣去世后御赐的匾额,以表彰杨荣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的“登瀛”二字字体方正,苍劲有力,寓意像杨荣这样功德圆满之人必将到瀛洲成仙。古代规定经过“登瀛牌坊”武将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示尊敬。现在“登瀛牌坊”旁还写有杨荣家训等距今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保存尚好,这是国家重要的文物遗产。
  杨达卿纪念堂毗邻登瀛牌坊,佘岳公王庙、庆丰堂、明代古戏台、杨荣铜像等人文景观,坐北朝南,占地三亩,堂前牌坊匾“杨达卿纪念堂——明赠荣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正厅匾额“四知堂”为杨氏宗亲原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杨陈英将军题写。左边题有“杨荣家训”右边撰有“祭祖誓词”前堂两侧为回廊,前堂中央塑杨荣铜像,正厅中央供祀杨达卿夫妇神像,两侧撰设:《杨达卿行实》少师胡广《万木园山记》《杨氏家族与万木林》《万木图》等文献。正厅前方左柱竖挂三幅、汉杨震廉政夜辞金、隋帝杨坚勤俭治国,宋杨家将满门忠烈。右柱竖挂三幅,明杨荣四朝元老家,元杨达卿植万木林,宋杨时程门朝立雪。每年两次祭祀春祭定清明节前三日,秋祭定九月初一前二日。
  著名乡绅杨达卿(1305—1378)名福兴,字茂兴,元明时建安龙津白塔(建瓯市房道镇际村)人,杨氏第六十五代后裔,家素饶裕,天性纯孝,乐善好施,博学开明,著《龙津诗集》,明宣德五年(1430)杨达卿以其孙明太师杨荣显贵,宣宗皇帝封赠荣禄大夫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氏为当地旺族,清初郑成功同杨氏族人联兵抗清退守台湾者颇多。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杨达卿逢灾年以工代赈,“植树一株,偿谷一斗”救济灾民,蔚然成林,告诫子孙,悉心保护,誓不售人,唯作公益,世代相传。里人德之,因名万木林,郡守阮德柔美名曰万木园,其孙杨荣在明代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亦作《万木图事实记》并清明代画家中书舍人王孟端作《万木图》以表先志,万木林即为杨家“风水林”加以封禁保护,自然演替成富具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闻名遐迩的万木林,于1956年被国家划定为首批自然保护区,1996年在杨达卿故里重建纪念堂,以表其德,供人敬仰。
  际村村庄繁华地段有一座圣迹“清白堂”,系明太师杨荣回乡祭母时,即大明永乐辛卯九年(1411)春正月,为弘扬关西孔子杨震所建。历史记载:东汉清白吏太尉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东杨宗谱第一宗十九页记载,汉代昌邑县吏薛文清诗题曰: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又是起清风。”后来据《杨荣传》第六十一页记载,杨荣的同僚知他在家乡新建一座“清白堂”,又纷纷题写诗文、表示贺忱。《永乐大典》副总裁官王洪作《清白堂记》,金幼孜称赞:关西风华胄,太尉古名臣。直节照筒册,清风动冠绅。遂令千金下,流光插无垠。伟哉建安派,阀阅无嶙峋。
  大家都称赞杨荣是关西夫子、杨震的好后代,千载不忘杨氏清白遗风,教育子孙,弘扬传统美德,清白堂正厅中央供祀的杨震神像,至今杨氏家族仍世代相传,保留清白好风尚。
  2017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赞扬杨震“四知”拒金。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这就是一种觉悟。
  在际村村头落帽山马踏仑的陡坡上有座杨荣侧室张氏夫人墓,据杨荣史料记载,元配、继配都是刘夫人,对于侧室只有杨溥在杨荣墓神道碑上提一句“侧室有张氏。”《东杨宗谱》受到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局限,侧室不登宗谱。但在房道际村一带民间及杨氏族中,都很普遍的传说际村有“番婆冢”(蒙古族)。经建瓯市杨荣研究会调查证实“番婆冢”就是杨荣侧室张氏墓。整座墓碑宽0.44米,高1.4米,文曰“明赠夫人杨母张氏墓”,右记“大明成仕己亥年三月清明日立”,左署“孝男贵通立”勒,这就是当年遗留的实物。杨荣子六人杨恭、杨让、杨锡、杨赐、杨贵芳、杨贵通六子中贵通列最后,当为杨荣第六幼子,张氏墓碑仅以孝男贵通立。以上五子俱不写,据此可证实贵通为张氏所生,现际村杨姓五百多户,贵通派下有六十余户,证实这是杨荣侧室张氏在际村嫡传。
  明初北部边境为蒙古,杨荣五次扈从成祖出塞,北征均在蒙古,为了民族和睦,和亲娶蒙古族大汗女为妾,当时称外族女为“番婆”,张氏为蒙古族人。据际村老人杨思义回忆,1972年曾得内蒙古人来函,查询张氏葬墓下落,并要求提供墓中古铜钱等陪葬品,惜在“文革”期中,此函未留存。
  张氏墓的完整保存,为以后蒙汉文化交流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际村的风土民情,除了保持汉族传统习俗外,还有少数民族的风俗一枝独秀,即用蒙古族习俗的每年五月十五举行杨荣文化节的采街活动。
  到了际村丘岭(秋岭)自然村,红色土地上就有不一样的感受,由于丘岭(秋岭)黄元垅地理位置自然相对隐蔽,因此(1943—1945)间我党闽北地下游击队领导人黄垂明同志(当年化名为吴金生)解放后任宁德地委副专员,曾经率队潜入这一带活动,并在丘岭黄元垅偏僻山林建立游击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历世孕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当年李美英,女,仅16岁,际村人,在吴金生的游击队伍任地下交通员职务,但未暴露身份得以幸存,尽管在文革期间因为丈夫苏以灼被诬“通匪”而牺牲未获昭雪,她被牵连讹为“匪婆”,然而,历尽磨难终于1991年11月份找到上级领导黄垂明,时任宁德地委副专员的黄垂明的证明,经地方老区办确认,并发给“五老”证书,同时当年为革命牺牲的苏以灼、苏以钟、杨之林三位际村前辈均因献身黄垂明领导的地下游击活动而不幸捐躯殉难,在地下交通员李美英及际村知情老人杨思义、杨培植、杨则鑫、杨可滔、罗顺祥、杨兴成等多位知名人士的见证下,三位际村布衣英雄经当地党委政府走访调查确认,黄垂明在游击队时英勇就义,终于在2002年6月给予平反昭雪。际村丘岭黄元垅正在报批革命老区基点村。
  走进万木林,为典型的多层次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理位置为东径118°09′23″,北纬27°02′28″至27°03′32″,海拔230—556米,面积195公顷。就今天来看,在封建社会时代,立“植杉木一株,偿粟一斗”之规的杨达卿能够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当年种植的都是人工杉木林,经过六百多年的变迁,经过长期封禁,万木林的土地上,为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区内结构完整,成为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植物丰富,为典型的森林生态型,现在万木林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繁生,不愧是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观光旅游的优美场所。在万木林土地的山坳冈峦上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杜英科、冬青科等168科常绿阔叶树种组成,253种木本植物,580属1335种维管束共生共长,鸟类有15目36科141种兽,其中白顶溪鸽为福建省新纪录,兽类有7目17科32种,两栖爬行类有8科18种,1000多种昆虫2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诸如穿山甲、猕猴毛冠鹿等野生动物。尤以一棵胸径1.75米,树高36.5米的沉水樟,秀甲天下,尽显王者风范。当你走进山林,随时随处,看到的是奇珍,听到的是鸟语,闻到的是花香,留下的是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万木林是天赐际村的一座绿色地标。无论你是谁,身负使命也好,心无羁绊也罢,这都是一方让你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的神秘热土,这是大自然的热情召唤,也是建瓯房道际村人民发自内心的深情呼唤。
  近几年,该镇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将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与万木林人文历史等有效融合,在现有万木林旁新建一片万木林,新万木林森林公园,新万木林公园规划建设3000亩,由森林、林间栈道、苗圃、珍稀树种培育区、万木林历史文化景观区等组成。其中历史文化景观区有清白门、方竹亭、解元井、荷花池、鲤鱼溪、七星桥、杨荣文化墙。为进一步弘扬际村先祖杨达卿“植杉一株,偿粟一斗”的济世善举,际村村民制定了新万木林森林公园村民公约,凡是际村村民娶妻的、出嫁的、考上大学的、参军的、生小孩的,都要在新万木林森林公园种下一棵树,必须挂牌、刻录姓名,种树时间,凡是树木死亡的,都要由种树者及时补苗,确保成活,凡是有游客到际村的,要到新万木林森林公园植树的,村委会的苗圃提供价格不等的树苗给游客,同时刻上姓名、种树时间,同时,村里举行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义务植树,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传承杨达卿文化精神。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仁慧
责任者
杨培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