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南北分卷会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74
颗粒名称: 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南北分卷会考
分类号: K827
页数: 1
页码: 18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明朝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南北分卷会考的故事。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加上北方文人达士纷纷南迁,导致南方文化水平高于北方,使得每次朝廷会试南方人几乎包揽中举入士的局面,引发北方人的不满。1397年,朝廷爆发“南北榜之争”的骚乱,导致社会不稳定。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考虑改革科举取士制度,下令实行南北分卷会考,取士范围更加广泛,给了北方人登科入仕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举措也展示了杨荣治国安邦的智慧和才干。
关键词: 朱元璋 文人 改革 进士

内容

北宋以来,北方连连战乱不断,经济和文化倍受摧残。而南方环境相对稳定,加上许多北方文人达士纷纷逃离北方,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南方人的文化水平相对高于北方。每次朝廷会试,都会出现南方人几乎包揽中举入士的局面,引发了北方人的极度不满。公元1397年,朝廷爆发“南北榜之争”的骚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该事件源于当年朝廷会试中榜的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部落榜之故。由于当年的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因此就有人告御状到明太祖朱元璋那里,称:“三吾南人,私其乡。”皇帝派复查官张信彻查此事,却又有人举报张信滥用职权,勾结刘三吾,故意将北方文人中的劣等试卷呈送皇帝,企图瞒骗皇上。于是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处死张信,充军刘三吾。随后,朱元璋亲自阅卷,钦定本年61名进士,全部为北方举人。这就是明朝轰动全国的“南北榜之争”。这件事情的处理虽是朱元璋笼络北方士人的一种策略,然而,也为日后明王朝改革科举取士制度打开了先河。然而不幸的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北榜之争”后的第二年就病逝了,后来,朝廷又因“靖难之役”和“五次北征”,根本无暇考虑科考改革之事。直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社会稍事安定后,杨荣才顺势提出“科举当兼取南北士”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自此后,朝廷考试皆用“南北分卷”,如取百名进士则南六十,北四十。后又改用南北中分卷的办法科考取士。这一改革使朝廷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既收买了北方文人的人心,给了他们登科入仕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
  杨荣此举深得帝心与民心,也展示了他治国安邦的智慧和才干。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思浩
责任者
杨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