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龙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70
颗粒名称: 追寻龙湖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174-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龙湖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背景和著名人物杨时。介绍了杨时的生平事迹和在龙湖村的生活经历,以及龙湖村为纪念他而建立的德星坊石坊表。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著名人物 生平事迹

内容

龙湖地处明溪县东北部,离城二十里,东连天上岗,主峰高1011米,顶有路,高峻而长,人行如在半空,清晨岗雾空濛,咫尺莫辨。天上岗北连接着铁岭,它位于明溪与将乐两县交界处,北面还有白石寨、凤凰岩;村西有龟山,龙湖村是一块盆地,两侧有低山丘陵相伴展布,属岩溶地貌。地貌似孤峰残丘,石芽、石笋、溶沟、溶槽和溶洞等组成,有龟山洞、花园余河洞、地下龙宫等。龙湖村四周青山环绕,土地肥沃,铁岭脚下的流泉从地底汩汩冒出形成天然龙池,如潜龙吐珠。潺潺汩汩从村中流过,龙湖村依山傍水,有天人合一之美景。
  龙湖村北宋时期隶属将乐县,明成化六年(1470),同知程熙以“地旷远,民梗难治”为由,奏请朝庭准将宁化之柳扬里、下觉里;清流之归上里、归下里;延平府沙县之沙阳里;将乐之兴善里、中和里;泰宁之沂州等村合置归化县,隶属福建布政司汀州府。民国22年4月(1933),因归化名称与绥远归化城同名,奉民国政府令改为明溪县,龙湖就属明溪县行政村之一。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闽学鼻祖杨时(1053)就在龙湖诞生,他在这里读书,在这里传道授业。在故里展示他出众的才华,也创造了明溪县龙湖的历史辉煌。有众多的史实证明和众多的学者认定,龙湖是杨时的故里。
  清代毛念恃撰于康熙二年(1663)的《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云:“先生五世祖荣,字子江,登进士第,任南剑之西镛州司户。及解官,居州之北郭外。后迁蛟湖、再迁池湖。至大父明、迁龙湖。”
  撰于乾隆年间的黄璋《杨龟山先生年谱考评》云:“唐末,五世祖荣,字子江,登进士第,任南剑之西镛州司户。及解官,始居州之北郭外。后迁蛟湖,再迁池湖。至大父明,迁龙湖。”
  杨时的高祖,也是入闽始祖杨荣,任西镛州司户,是县尹的佐官,掌管城乡民户户口,田土的登记和调查。子江公在外奔波,到过“三湖”即蛟湖、池湖、龙湖。见其田土肥沃,山水秀丽,讲述给家庭父子之间。给其子孙留下深刻印象,子孙形成梦寐,成为“南迁三湖”“梦迁三湖”的史实。
  清同治九年(十里铺杨氏藏《宏农杨氏房谱》)中,记载杨时好友、亲家、游定夫撰:“明公之子埴公,乳名五十郎,字永谋,号谊,诰赠正议大夫。在家,寝徵。承祖遗命“梦三湖则止”。历迁三华蛟湖、池湖、龙湖,遂居焉。妣乃居士,公之女陈氏孺人,诰封荣德大君,梦星而孕时公”。
  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杨厝村《弘农杨氏族谱》记载:“二十五世祖荣公生于乾祐已酉三年,任南剑镛州司户,江南常州府湖口县籍,登进士第,居州之北门外,迁居蛟湖,墓邑东门外,离地二十里,土名光明都。二十六世祖胜达公,豫州乡世士。二十七世祖明公,道乙未元年又迁居龙湖。二十八世祖埴(志)公,娶陈孺人梦星而孕,先是晋义熙中有长星坠地,在北门外忽成一穴,占者课之谓曰:五百年后当生大贤人,故名其地曰德星坊,是时孕期以生也。故先生有诗云:天地生儒自有真,先年五百坠文星,若非推步知得端的,孰识龟山是降灵。二十九世祖时公,字中立,号龟山谥曰文靖公。官太师大中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大学士。谥曰文靖公,于绍兴十三年追吴国公,弘治八年从配孔圣庙,子孙以进世袭之荫立雪程门,继孔孟之绝学,开罗、李、朱之真传。”
  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原名谟源村)《弘农杨氏族谱》序中记载:“子江公及龟山先生鼻祖也,子江子胜达子暹四子谊敬承祖梦卜迁三湖则兴,既历蛟湖、池湖,果如其梦是龙湖为起家地创而居焉,五世而龟山先生出。”《谟源弘农杨氏修族谱新序》中记载了“梦迁三湖”的内容。乾隆五十八年修谱序曰:“子江公唐末宗是也,公登唐进士,为闽西镛州司户,拜官后郎家镛州,而三华杨氏所由来矣。则止就湖口论三华之子江公。乃龟山先生之鼻祖也,子江子胜达子暹四子谊敬承祖梦卜迁三湖则兴,既历蛟湖、池湖,果如其梦是龙湖为起家地创而居焉。”
  嘉庆十八年癸酉秋仍修谱序“子江公讳荣任南剑西镛州司户,避乱解官后居州之北郭外,忽梦西乾福善祠神人曰:子可遇三湖则兴,是神人引吉兆也。故返于三华而住蛟湖历于池湖至龙湖,则曰是吾所之地也,因置家焉,后五世祖出龟山公讳时字中立,载道南来一脉,果应期验。”
  杨时故里龙湖有杨时故宅基7190平方米,进门是一座十分壮观的“棂星门”石牌坊,由六根石立柱组成。前后石鼓相抱,左右两根八米多石柱,顶端都以一个大雄狮装饰,石狮目视前方,雄健威武。六根石柱组成三道门,中门高大,门坎很高,两边门稍小,每个门的横梁都雕刻有双狮戏球,中门的双狮戏球上方刻着篆书的三个大字“棂星门”,三门之间用彩绘花格的红墙连接,浑然一体。棂星门前面就是德星坊石坊表。
  德星坊是缅怀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杨时及标示其诞生地之石坊表。
  《宏农杨氏房谱》云:“龙湖山水之秀甲闽中,自开天以来布此奇局,阅数百传而至于宋,乃有德业闻望名于一世,如吾祖龟山公者钟灵而出,则其后天吾祖应五百年前德星坠地之端,固知天之生吾祖”。又云:晋义熙中,有星坠地,长亘弥天,占者谓五百年后当生大贤,因名其地曰“德星坊”。至是而五世祖龟山公应期而生,为宋大贤,前占果验。诗云:天地生儒自有真,先年五百坠文星。若非推步知端的,孰识龟山是降灵。
  德星坊竖立年代久远。据《归化县志》载:宋嘉定二年(1209)郡守余荣在龙湖建“德星坊”石碑坊。明万历三十年(1602),归化知县洪都在龙湖建龟山堂,在街口竖石坊表,名曰:“德星坊”。额曰:杨龟山先生故里。左右额曰:笃钟理学、倡道东南。明崇祯七年(1634)汀州知府笪继良,归化知县杨鼎甲在龙湖杨时旧宅建龟山公祠的同时,重竖德星坊。清代和民国年间皆有维护,至文革而毁。
  如今重竖的德星坊乃按清代嘉庆十九年甲戌季春月重修的《茂溪杨氏族谱》中“龙湖祠图”的原样制作而成。
  杨文靖祠门前是汀州府通往延平府的古驿道。驿道上有两个石门框的塔式绘大门,门上刻有“德配天地”四个大字:门左侧镶嵌一石碑,碑文是“奉旨文武官员兵民等人到此下马”。门右边有栓马石和车棚。对面又是一扇同样结构的石大门,门上刻着“道冠古今”四个大字,门左侧同样镶嵌一石碑,刻有“奉旨文武官员兵民人等到此下马”。
  从“棂星门”牌坊正面三级台阶而进,是一块大草坪,绿草如茵。再往前走,两边红墙绿瓦,大门进去,又是一块如茵的草地,中央是一个清澈见底的半月池,池边是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环绕。走过半月池,又是一座彩绘大门。门楣上方有“杨文靖祠”四个大字,再走进大门是一座优雅别致的园林建筑,红柱高大的大瓦房,朱漆大门,厅内高坐在彩绘高台上,一派儒雅仪表,双手握笏板,端庄慈穆,神龙书曰“宋少师杨文靖先生神位”。座像前有神龛,神龛上有烛台香炉,供后人顶礼朝拜。
  草坪左侧,进大门是至圣殿,设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东配:复圣颜子回、述圣孔子汲;西配宗圣曾子参、亚圣孟及柯。东哲闵子损、冉子雍、端子赐、仲子由、十子商、有子岩。西哲: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东庑先贤四十位,西庑先贤三十九位。东庑先儒三十九位(杨时是其中第十三位、李侗是其中第十七位)。西庑先儒三十八位(罗从彦是其中第十五位)。启圣殿内供奉着孔子父亲叔梁纥的神位。
  龙湖村最重要的标志石龟山,它以石灰岩石为基,树木为表,活像一只正在休憩的绿毛龟。也是明溪古八景之首“龟山挺秀”它是赞扬宋代理学家、教育家、闽学鼻祖,出生龙湖村的杨时龟山先生,又是赞扬龙湖村的自然地理特色和历史遗迹。《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龟山在福建归化县东二十里。其形如龟,相传宋儒杨时生于此。”杨时在《先君行状》文中说“先君……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石龟山之阴。”石龟山成了杨时故里主要标志之一。《明溪名胜志》记载:“龟山挺秀,在县东二十里之龙湖……此以形似得名,宋大儒杨龟山先生诞生于此,故以自号。”
  自山脚以东顺着磐山石阶而上,石林、石笋、石柱、石桥、石洞历历在目。有半仙洞、吸风洞、仙女照镜、蛇影、天井、聚贤岩、奕棋台、石香炉、蛤蟆石、骆驼石、马头石等30多个景点,山中还有龟山洞、马精洞、龙凤洞、瑞玉洞、黄扬洞等多个腹部暗洞,洞内有聚客厅、莲花台、龙戏水、洞内下部还有地下河。山顶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鳞次栉比,有的象骆驼、有的象奔马,有的象飞鹰,有的象羔羊。龟山尾部石壁耸立。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桂花树全生长在石缝中,而繁盛壮实,香飘数里,郁郁葱葱,展示出植物无限的生命力。山顶绿林丛中原有龟山阁。正如清朝进士揭宗京诗云:“邑东离城二十里,山以龟名自何起?秀钟村落曰龙湖,大儒杨公实生此。杨公名世奉天生,凤岩读书进士成。朝廷授官不肯赴,竞往中州师二程。”
  龙湖青山环绕,绿水中流,林间树木郁郁葱葱,它具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明、清成为明溪县的历史文化中心。
  龙湖是杨时出生地——故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成为明溪县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友根
责任者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