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后联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后联防
分类号: E286
页数: 2
页码: 930-9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解放后联防的情况,包含了省际联防和邻县联防。
关键词: 解放后 联防 浦城县

内容

一、省际联防
  闽浙联防 1958年9月7日,由江山、浦城、龙泉、遂昌、常山、衢县等6县组成的闽浙有关地区联防委员会,制定《闽浙有关地区反空降、平暴乱联防组织实施计划》,划为8个联防协作区,确定任务为三联(联心、联防、联战)、八防(防空降、空投、敌特潜入、暴乱、盗窃、群众械斗、火灾、兽害)。
  闽浙赣联防1959年12月20日,在浦城县召开闽浙赣三省的南平、上饶、金华三专区有关县市联防工作会议,成立联防指挥部。确定以铜钵山为中心,划分5个联防协作区。各县成立联防办公室,有关公社成立联防组,有关大队成立联防小组。浦城组织一支由县人民武装干部、公安干警、民兵等25人组成的武装侦察队。1960年,浦城防区内共配备武装民警24人,民兵600人,轻机枪8挺,冲锋枪8支,长枪130支,短枪5支。防区内设78个防空哨,守哨民兵384人。1962年6月,防区确定平时和战时的联络信号。
  闽赣联防 1962年7月9~12日,在崇安县召开闽赣两省的广丰、上饶、铅山、光泽、崇安、浦城6县市的人武部、公安局负责人联防会议。会议讨论有关边界地区联防事宜。确定浦城防区内共设24个哨所,守哨基干民兵140人,配备步枪51支,机枪8挺,鸟枪34支;设情报网2个,在反空降、平暴乱的重点地区设专线电话。1965年2月28日,浦城、崇安、上饶、广丰等4县联合制定《铜钵山地区反敌空投协同作战预案》。确定浦城联防区内配备随时可调用的武装力量。计有55个民兵连(其中3个武装民兵连),基干民兵3589人(其中武装民兵640人)。
  二、邻县联防
  龙、浦、松联防 1964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山路公社圳边大队召开龙泉、浦城、松溪3县边境联防会议。出席会议的有3县人武部、公安局及3县边境有关公社负责人共36人。会议商讨联防战备有关事宜。1971年8月28日,成立龙、浦、松联防指挥所,下划6个联防区,由松溪县人武部部长任指挥,龙泉、浦城两县人武部部长为副指挥,各县和有关公社轮流值班。
  浦、广、江联防 1967年4月20日,浦城、广丰、江山等3县联合制定《盘亭地区反空降、平暴乱作战方案》,由广丰的桐坂、江山的二十八都、浦城的盘亭等3个公社及广丰垦殖场联合组成联防指挥所。前线指挥所设在盘亭公社,由3个公社轮流值班。浦城县参加联防的武装有盘亭公社13个民兵连、103个排,基干民兵1265人。
  松、政、浦、建联防 1960年12月26日,在松溪花桥公社召开松溪、政和、浦城、建阳等4县联防会议,与会共49人,成立第八联防协作区委员会,下分3个小区,各有关大队成立小组。联防会议建立有关会议、汇报、检查制度,制定反空降、平暴乱计划。
  据1964年9月统计,全县已建立以公社为单位的联防指挥所7个,大队指挥所21个,建立对空监视哨3个,情报网4个。参加联防民兵6439人,制订作战方案,规定联络信号、记号,对联防区内可藏敌特的山洞和可降落敌特的山坪均采取防范措施。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