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打击反革命犯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8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打击反革命犯罪
分类号: D631.257
页数: 6
页码: 821-826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浦城县打击反革命犯罪情况包括肃清土匪、国民党、三青团和特务组织成员登记、镇压反革命运动等。
关键词: 浦城县 打击 反革命犯罪

内容

第一节 肃清土匪
  浦城解放初期,散居各区乡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反动会道门骨干分子和恶霸地主相勾结,组成“闽浙赣边区民众自己总队”,有武装土匪800余人,盘踞在全县各地,妄图配合国民党军队反攻,颠覆新生人民政权,公安机关把肃清匪患列为首要任务。
  一、侦察匪情
  1949年6月,县公安局成立后,配备干部掌握匪情。同年12月27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团进驻浦城,与县大队、公安队、民兵组成剿匪大军,清剿全县各股土匪。县公安局根据已掌握的匪情与剿匪部队共同制定剿匪方案。1950年2月,公安机关获悉柘溪一带有土匪活动,立即给剿匪部队提供情报,活捉匪副总队长〓王德有等5名匪首,俘获匪徒50多人。6月25日,七区公安助理员兼登俊乡乡长刘万兴,侦察到周泽生股匪在河源黄莲塘一带活动,即率民兵7人追剿,打死、打伤匪徒各1人,在战斗中刘万兴中弹牺牲,残匪终被民兵和群众围剿捕获。
  二、政策攻心
  在军事进剿的同时,公安局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政策,做土匪家属及亲友的思想工作,并对被俘获的匪徒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分化瓦解土匪。1950年1月,有17名被俘获匪徒写信劝说同伙自首。在剿匪大军威慑下,经过政治分化,匪副总队长詹仰孟等17个匪首率所部200多名匪徒向剿匪部队缴械自首。9月,彭仲铭股匪派匪徒下山搞粮食,其匪徒妻子听到政策宣传后,劝丈夫弃暗投明,带领剿匪部队直插匪窝,击毙匪首,捕获余匪。
  三、破获匪联络、情报站
  1950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公安机关侦破广丰土匪设在城郊五里塘的联络站,捕获匪徒7人。6月,破获郭永槐匪部设在石陂的联络站,擒匪首1人,匪徒7人。解放前夕军统“衢州绥靖公署闽北情报站”通讯员徐石生,潜伏在永兴乡,窃据乡长职务,与土匪联络,阴谋策划暴乱,6月17日被公安机关破获,罪犯全部落网。至年底,全县各地的土匪联络站、情报站均被破获。1951年1月19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在杭州逮捕浦城反共总指挥、国民党浦城县长应泽。
  第二节 国民党、三青团和特务组织成员登记
  1951年1月17日,县公安局开始全面清查登记国民党、三青团、特务组织人员,在全县设10个登记处,组织10个工作组,分别深入到城关、莲塘、临江、石陂、山下、永兴、仙阳、九牧、忠信、富岭等10个区宣传政策,开展清查登记工作。至2月底,共有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以上骨干497人,三青团分队长以上骨干217人,中统、军统及其他特务组织的特务分子184人到登记处登记。在登记中大多数骨干分子坦白其罪行,登记后给教育,争取大多数。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解放初期,经过剿匪,一批公开武装对抗人民政府的反革命分子基本被铲除,残存的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仍继续与人民为敌。尤其在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这些残存的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伺机进行捣乱。为巩固新生政权,安定社会秩序,根据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和10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右倾偏向的指示》。11月,县人民政府发出《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的通知》,部署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打击匪首、恶霸及确有证据的特务、反动会道门头子和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简称“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大张旗鼓地宣传镇压反革命的意义与政策,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1951年1月6日,在城区召开审判大会,判处浦城反共副总指挥、国民党浦城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会议长章复心死刑。镇反运动在全县展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3月4日,召开宣判大会,依法判处14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死刑,使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高潮。5月4日,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有关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决议。5月28日,依法判处浦城反共总指挥、原国民党浦城县长应泽等16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死刑。6月,县公安局认真贯彻《惩治反革命条例》,集中力量清理积案,经过2个多月的清理,判管制52人,释放117人,体现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加强监狱管理,通过政策教育和参加劳动改造犯人。
  经过第一阶段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反革命残余势力受到严重的打击,但尚未彻底肃清。1951年11月1日起,对前段镇反不彻底的地区结合清匪、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开展第二阶段镇压反革命运动,同时继续清理积案。至1952年12月,清理积案93起,其中判管制31人,释放62人,挖出潜伏特务2人。
  经过第二阶段“镇反”,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受到沉重打击,但流窜在省、县边境结合部的反革命分子仍在进行各种破坏活动。12月,县公安局深入调查,摸清底细,迅速扫清省、县边境结合部的反革命分子,同时,把取缔反动会道门也作为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至1953年底,又依法逮捕处理一批反革命分子。
  附一 军统在浦城的主要活动
  民国22年(1933)11月,中华民族复兴社派郑寰雄(浦城人)到浦城设立复兴社闽北直属组(又称中央军事委员会浦城通讯站),有成员16人,检查来往邮件、电报。次年,闽北直属组迁往福州。民国24年,县立浦城初级中学季资柔等3名学生到福州加入复兴社。民国25年,郑寰雄、毛森先后到浦城设立“忠义救国会”。民国27年,浦城特务组织隶属建阳谍报组,浦城又招收3名特务通讯员。民国31年,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下同)戴笠到浦城视察特务组织。同年,设立“特种会报室”,季资柔任秘书,下设宣导组和刑警队。是年,军统局东南办事处100余人为避日机轰炸,从浙江省江山峡口迁到浦城官路毛处村。驻扎约1个月,到处抓夫,民夫邹某想逃走,被哨兵发觉,竟遭枪杀。此事发生后,激起公愤,办事处迁至仙阳巽源岭村,特务仍然仗势胡作非为。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日),2名特务偷走群众2只鸭,被物主熊炳坤发现,特务拒绝还鸭,熊炳坤追至火烧桥,被特务开枪打死,熊妻即将临产,闻讯追去,又遭枪杀。引起当地百姓的极大的愤慨,遭到了强烈的控告,2名凶手终于枪决。12月,东南办事处迁回浙江省江山县。民国33年,戴笠和梅乐斯又到浦城视察军统组织。随后,国防部二厅衢州绥靖公署在浦城设立谍报组,叶实棠任组长,管辖建阳、建瓯、水吉、崇安、松溪、政和、浦城7县,收集共产党活动情报,迫害进步人士等。同年夏,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从浙江省迁驻浦城,内设军统调查室。民国38年4月底,陆军第九编练司令部(原称国防部二厅衢州绥靖公署)情报科长陈达到浦城,将浦城谍报组改为闽北潜伏组,制定潜伏方案(简称“应变计划”),把原南平谍报组所辖南平、顺昌、古田、寿宁、将乐等划归浦城,任命季资柔为组长,准备配合第九编练司令部撤至闽北活动。至此,浦城的军统特务已发展到148人。5月10日,陈达再次到浦城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实施“应变”计划。11日解放军已向浦城进发,陈达逃离,“应变”计划未能得逞。
  附二 中统在浦城的主要活动
  民国20年,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派章复心(浦城人)到浦城发展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下同)组织,收集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活动情况,并进行迫害。民国25年,省党部派陈宝瑾到浦城任调查专员。民国26年,在浦城设立三民主义青年社,发展成员。次年,三民主义青年社改属中统,共有成员18人。民国28年,中统在城区、永兴、仙阳、柳庙、石陂、官田设6个小组。民国34年,增设忠信小组。至民国35年,中统在浦城的成员共有56人。民国36年,浦城中统组织直属省中统调查室领导。浦城解放初期,中统中坚持反革命立场的成员伙同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官吏上山为匪,企图颠覆新生政权。解放后,在剿匪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其罪大恶极的成员受到依法惩处。
  附三 青帮在浦城主要活动
  抗战初期,青帮头目“哈老头”(外号,名无考)到县城市心街卖烧饼。民国31年5月,国民党第三休养院迁驻浦城,其中的青帮头目用帮规和暗语同“哈老头”联络后,即着手发展组织,网罗门徒,四处活动,至解放前夕,门徒达2000多人。门徒入帮要在头目家中秘密举行仪式,称“小香堂”。民国34年,在县城隍庙举行过一次“大香堂”,由“哈老头”主持,参加门徒达400多人。入帮后门徒每年给师傅(头目)“孝敬”稻谷50公斤,或用钱代替,春节还要另送红包。青帮头目以辈份高者充任,其辈份排行共12个字,即“圆明兴礼.大通悟觉,万象皈依”。浦城辈份最高的是“哈老头”,属大字辈只他1人,其次是“悟”字辈有8人,头目按辈份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招收门徒。门徒最多的头目是张先进,有门徒千余人。至解放前夕,发展到“象”字辈。解放后,青帮停止活动。坚持反动立场结伙上山为匪的青帮成员.在剿匪、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受到惩处。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一、反动会道门组织
  同善社 民国10年(1921)3月,江西南昌同善社“四层天恩”王祥顺到浦城,勾结黎宗琴等4人,散布教义,迷惑群众,拉人入社,在城区药王庙设立佛堂,成立同善社。是年入社的有60余人。民国14年,因黎宗琴与浦城国民党当局发生矛盾,同善社组织被县公署取缔,其成员遂转为秘密活动,到西乡、旧馆、水北、石陂、仙阳等地设立分社。民国15年,因同善社“借收佛财”面广量大,县公署再次下令取缔。民国19年.国民党省防军暂编第一旅驻浦城后,恢复同善社,省防军利用同善社和大刀会组织,攻打苏区工农红军。后因同善社一些行为又引起浦城国民党当局不满。民国24年,再次被国民党县政府取缔。民国26~27年,在同善社副善长李文郁家建造如意堂。民国36年,又在仙阳荣华山建造固昌堂。1950年,省同善社八层顶航陈友昌下令万教合一,同善社扩大组织规模,收编大刀会。大刀会称武坛,同善社称文坛。文坛由善长刘观荣主管,下设监理、收支、教授、司务、交际、文秘6个科和仙阳、石陂、水北、永兴、富岭5个办事处;武坛由副善长李文郁负责,下设10个站。陈友昌任命李文郁为闽北地区总督。
  大刀会 民国18年,浙江龙泉一心会,派九仙会法师到浦城富岭圳边设立九仙会(属大刀会组织)。至民国23年,有会徒500余人。配合国民党部队在龙泉、浦城边界攻打红军游击队。后因攻打浙江庆元县政府,被国民党政府取缔。民国19年,国民党省防军暂编第一旅驻浦城后,把石陂大刀会收编为石陂自卫联防队。民国20年,建瓯县大刀会2个头目窜到浦城石陂传授刀法,以“刀枪不入”欺骗群众,网罗会徒,建立大刀会组织,下分童子会、血衣会、五子会、花篮会和八卦会,共有会徒1000余人。次年,东乡大刀会头目钟易亮在富岭大路边聚集会徒500余人试炮,令会徒吃下灵符,口念咒语,两炮同时打响,当场死亡1人,重伤后死亡3人,轻伤20余人,“刀枪不入”骗术败露,钟易亮逃窜。后因大刀会某些活动对国民党不利,民国24年,被国民党政府取缔。民国35年,崇安县大刀会头领到石陂勾结当地大刀会头目,把石陂大刀会改称为中华民族自救军闽北指挥部。1950年并入同善社取名为神州保民救国军(又称武坛)。
  一贯道、弥勒 教民国30年,城关崔高太等3人到杭州加入一贯道组织,回浦城后,设立醒悟坛,建立一贯道组织,发展会徒40多人。民国35年,醒悟坛改称为济颠南屏大坛,道徒达609人。1950年,一贯道另一派系弥勒教传入浦城,有会徒78人,下设10个分坛,其组织被国民党政府或特务操纵利用。
  二、反动会道门罪恶
  同善社、大刀会、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向来互相利用,互相勾结,散布谣言,欺骗群众,他们还在国民党操纵下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
  民国19年,国民党省防军暂编第一旅把石陂大刀会收编为石陂自卫联防队,进攻苏区红军和游击队。民国24年同善社与大刀会相勾结,攻打水北街,抢劫群众财产,烧毁水北街的天后宫。民国28年水北街群众10余人被他们杀害。是年,石陂大刀会共杀害红军战士2人,游击队员5人,群众1人。1950年,石陂大刀会被同善社收编入社,取名为神州保民救国军,下设崇安、松溪、建阳、石陂、旧馆、象口、碓下、村溪、樟元等10个站,会徒增加到1383人。同年秋,水北大刀会被郭永槐股匪“闽浙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改编为“闽浙赣边区大刀自卫忠救团”。10月23日,会徒杀害旧馆乡长廖昌荣。12月25日,攻打水北乡公所,解放军牺牲2人,公安助理员受重伤1人。同年冬,在水北街集中30余名会徒,习武练刀,袭击剿匪工作队,2名会徒被击毙。一贯道济颠南屏大坛以扶乩收功德费、超渡费、入道费、拜师费等向群众索要银元达10500元,稻谷33.75吨,食油0.5吨,并将其大部分资金、物资支持土匪活动。
  三、取缔
  解放后,人民政府向会道门宣布政策,教育其改邪为正,对坚持反动立场罪大恶极的会道门分子,进行过几次打击。但反动会道门会徒在其骨干分子的煽动下不思悔改,继续制造谣言,进行反革命活动。人民政府坚决镇压那些坚持反动立场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会道门分子,并彻底取缔其组织。1950年12月25日,水北街大刀会暴乱后,县公安局立即派10名干部战士赶到水北街开展政策宣传,揭露会道门的罪行,发动群众规劝亲属,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工作,有20多名会徒下山自首,有11名会首被抓获。
  1951年1月,经过侦察,发现石陂、旧馆大刀会、同善社准备于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大暴乱的重要线索。2月,县公安局局长段政带领干警和公安队战士30余人驻扎石陂,广泛发动群众,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先后有1000余会徒登记自首,抓获刘观荣等头领、会徒93人,缴获长刀、法衣、法书、经书及其它罪证共94件。5月18日,依法判处刘观荣等12名罪大恶极的反动会道门头领死刑。接着,县公安局举办反动会道门罪证展览会、控诉会等,揭露反动会道门的本质,通过宣传,使群众认识到会道门的反动性。
  1953年1月,制定《反动一贯道、同善社、大刀会会徒申请登记办法》,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斗争,采取“军事打击、政治瓦解、群众路线”方针。至2月17日,共逮捕大刀会和同善社头领44人,有166名会徒登记自首。反动会道门组织在第三期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基本被取缔。但是,一些残余分子还在进行反革命活动。
  1954年4月16日,崇安同善社首领丁辉波在与浦城交界的崇安县白洋村(后划入建阳县)组织建阳、崇安、浦城、水吉4县大刀会会徒566人进行反革命暴乱。18日,县公安局局长武殿屏带领1个班的战士赶到白洋,击毙堵截会徒2人,击伤5人。在建阳军分区和地区公安处的指挥下,与建阳、水吉、崇安四县联合,战斗12天,平息白洋大刀会武装暴乱。同年7月,忠信彭贵金组织52人在鸡母山设立佛坛,成立“清朝永乐王”,制造武器,准备在1955年4月5日举行暴乱。公安机关经过侦察,已掌握其暴动计划,正当他们宣布暴动时,就全部被抓获归案。同年11月,九仙会头领殷大炉勾结浙江龙泉、庆元两县的九仙会头领,在三县结合部地带活动,发展组织,共有会徒300余人(其中浦城160人),并制定暴乱计划。5月初,浦城、龙泉、庆元三县公安局共同制定取缔计划.5月18日晚12时同时出击,一网打尽。武殿屏局长带领35名武装战士分成4组到山路乡,抓获头目48人,115名会徒登记自首。
  1955年2月,九仙会会徒叶老二等4人在圳边秘密策划成立金兰结义组织,制定《金兰条例》,取名为中汉国。1956年3月,组织30余人,口号为“复汉起义”,定“黄红青白黑”五色为国旗,分兵10路,封“威、武、光、亮、葛、龙、虎、狮、豹、玄”十大元帅,拟定1957年10月8日暴乱。在8月12日,“元帅”黄明治(原溪南乡长,叛变)在浙江龙泉县活动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阴谋被揭露。10月10日,县公安局破获全案,逮捕头目15人。1956年8月,忠信廖如荣与浙江龙泉大刀会头目勾结,制造反动谣言,以拜佛为名,网罗会徒32人,1958年3月被县公安局破获。至此,全县反动会道门全部取缔。
  第五节 打击现行反革命犯罪
  浦城解放初期,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沉重地打击反革命嚣张气焰。但一些坚持与人民为敌的反革命分子,仍在变换手法,进行公开或秘密的破坏活动,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将反革命团伙一一破获,将罪犯逮捕归案。
  原浦城军统特务分子季良衡,1950年10月,以经商为名从广州偷渡到香港,与国民党特务分子勾结,被任命为“国防部青年救国军福建纵队政训员”,代号“153”。同年11月回浦后,与其同父异母弟浦城“党政救国军司令”季达密谋,秘密制作9种100余张反革命传单。“党政救国军”编入“国防部青年救国军福建纵队”组织,为暴乱武装。不久,公安局破获浦城“党政救国军”反革命组织,季达被捕,季良衡潜逃。1953年1月2日,季良衡被抓获。同年7月,被依法判处死刑。1957年破获濠村练石生反革命抢枪案。自首土匪练石生1957年5月16日纠集11人,打伤民兵1人,抢走步枪1支。22日,又打死、打伤下乡工作队干部各1人,公开进行反革命活动。7月18日,县公安局在当地群众配合下,破获全案,罪犯全部落网。
  1958年,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深挖和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罪恶活动。是年,全县群众共揭发反革命分子的反动言论及活动罪行364件,被捕的反革命分子经过教育改造自己交代罪行256件。
  1960~1962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反革命分子活动又嚣张一时。特别是1962年,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浦城反革命分子一度活动猖獗,公安机关给予严厉打击,破获两起反革命集团案。
  随着形势好转,1963~1965年发案较少。1965年贯彻“依靠群众专政,少捕,不要把矛盾上交”精神。这年,侦破新发案件66起,占发案数70.2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安机关受到冲击,职能削弱,反革命分子趁乱破坏,组织反革命集团,书写反动标语,进行反革命活动。1966年9月29日,公安机关破获石陂“中国国民党委员会浙闽革命军团”(又称联党军)。11月3日,破获“中国人民救民军第五三青团”。1972年5月15日,破获“中国反共救国军闽北军区二五八一军区”。12月16日,破获“六六三三九独立军总部反共救民军”等反革命集团案。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贯彻执行“左”的错误指示,曾把群众反对“中央文革”某些成员以及群众写错、漏字的事件也当作反革命案件处理。1980年至1981年进行复查,对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案进行平反,给予恢复名誉。
  1977年至1988年,现行反革命案件有明显下降,没有发现重大、特大反革命案件。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