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7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分类号: C23
页数: 3
页码: 813-8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解放后工商业者团体的情况,包含了组织和主要活动的内容。
关键词: 工商业 团体 浦城县

内容

一、组织
  县工商联合会 1949年5月浦城解放,6月原商会恢复正当活动。1951年4月30日原商会撤销,同时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年5月,县工商联合会(简称工商联)正式成立。至次年底,全县有10个区成立工商业联合会分会。1957年,水北、观前、忠信等3个分会因商户少,改为工商小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商联停止活动。1967年1月10日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取代工商联,1969年1月撤销。1985年3月,成立恢复工商联筹备领导小组。同年7月,恢复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员557人。
  同业公会 1951年4月30日,县工商联筹委会议决,将行业归并为文教业、修械业、烛箔业、动力加工业、菜点业、糕饼业、五金业、京果业、木器业、鲜鱼肉业、木材业、木作业、棉棕业、粮食业等14个同业公会,按行业划分若干小组,各同业公会选出理事长。1956年,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城区的木作、寿板、木器、裁缝、染织、造纸、制鞋、修械、油漆、棉棕、雨伞等11个行业划归手工业社管辖。1958年,全县59个行业划为25个同业小组。1960年整顿基层同业小组,成立18个基层工作委员会,各委员会选出委员若干人,正、副主任委员各1人,委员会下按行业设小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同业公会停止活动。
  小商小贩委员会 1956年8月,成立小商小贩委员会;1958年7月,成立小商小贩家属委员会。至1965年开过三届3次小商小贩代表会和三届家属代表会,选举本届委员、主任、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两会消失。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11月成立,1986年12月换届,理事13人。
  二、主要活动
  协调劳资关系,调解劳资纠纷 1951年5月,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后至合作化以前,协助各企业按劳资双方“民主、平等、两利、自愿”的原则,协商订立劳资契约,有45个行业订立集体合同,以促进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1951年夏,华东地区在上海召开土特产交流会,县工商联派代表团参加,在交流会上定销顺泰纸1.23万件,并协议订销松香、松节油、泽泻等。1952年春,派代表出席华东地区第二次物资交流会,定销松烟0.18吨,顺泰纸2.7万件,总价6.24万元。6月,派代表出席江山县物资交流会,购进浦城所需要的白糖、干果、海产,销出木材、松烟、棕片、莲子等。8月,在成关召开首届物资交流会,工商联抽调24人参加商务工作,并发动各工商行业组织货源供应,派人到上海、浙江、福州采购,联系客商推销地产农、副产品。
  发动工商界捐资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6月开始至年底,工商界共捐献8.66万元购买高射炮一门,定名“浦城工商号”。组织义卖队上街,将义卖收入的202元由县抗美援朝分会转交总会慰问前线志愿军。各行业捐款1721元,优抚烈军属。
  参与“五反”运动 1952年2月在工商界开展“五反”活动,历时3个月,县工商联配合税务部门以反对偷漏税为主要内容,进行爱国守法教育,并召开130余次坦白检查大会,检举材料167件。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进行按行业评议、自报自评和民主评定相结合进行补税。
  协助政府进行私营工商业登记 1953年,经过各户自报资金,民主公议,通过店员工人协助审查,最后由政府审查批准,城区工商业有1197户,固定资金22.5万元,流动资金26.4万元,合计48.9万元。
  捐资购买扩音机 1953年6月,工商界捐资6500元,购置1台100瓦扩音机和一些设备,为全县首次安装有线广播。
  参与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举办工商联执监委员、各行业主任委员共178人学习班,历时5天,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认清社会主义方向,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好思想准备。1954年,对粮棉实行统购统销,有6个行业68户纳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手工业有5个行业组织生产供销合作小组,光大松香厂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5年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政策。5月,孙竹记化工厂实行公私合营,至1956年底,全县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与整风反右斗争 1957年6月25日至7月11日,组织城区各行业门市部主任以上人员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月,集中骨干分子98人开展反右派斗争,错划右派分子4人(1979年改正)。随后转入整风阶段,提出各类意见3275条,采纳改进446条。
  推动工商业者改造 1958年4月25日,工商界855人参加县政协召开的各界人士社会主义自我改造、大跃进誓师大会。会后27天,有793人写交心大字报212817张、有349人订立自我改造计划、527人订立集体改造公约。1959年下半年,贯彻省工商联“以政治思想为统帅,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企业为基地”的竞赛活动。是年有工商业者提建议789条,采纳302条;有112人受到顾客表扬,39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0年,举办社会主义教育学习班3次,共378人参加学习。学习中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实行“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考试,不交学习笔记,不做鉴定,不搞典型批判,不记录,不算老帐,不追查责任”,参加学习人员畅所欲言,弄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关系,以及工商业如何服务农业等问题。
  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 1963年3月后.对工商业者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城关国营、合营与合作商店(小组)等29个企业全面进行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受教育663人。此后,这项教育转为经常化。“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活动。
  咨询活动 1985年工商联机构恢复后,创办《浦城工商信息》,开展经济咨询服务。是年16名会员参加各种咨询活动,受到地区表彰,县工商联被评为先进集体。为仙阳茶场引介与日商订立试销“减肥茶”合同,创外汇5000美元。1987年,集资1.5万元,筹办民用燃料蜂窝煤厂。1988年集资3万元,开办县建联珠宝首饰加工经营部。是年,先后与16个省市70多个县工商联咨询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引进或介绍业务80多次,成功60个项目,成交160余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